發佈於:2017-10-06

達賴喇嘛:“大乘非佛說”觀點根本無法成立


  

【西藏之聲 2017年10月5日報導】西藏人民至高無上的領袖達賴喇嘛尊者今天于達蘭薩拉講法時強調,無法認同所謂“大乘”與“小乘”的稱號及相互歧視。尊者表示,巴厘傳承教義是佛法的基本,而梵文教義則可加深對佛陀教法的瞭解,形成一個演變過程。因此“大乘非佛說”的觀點根本不成立。

今天(10月5日),達賴喇嘛臺灣法會第三天,尊者決定向信眾們傳授宗喀巴大師所著的《緣起贊》。

戰爭只存在於人類社會
在傳法前的簡短講話中,達賴喇嘛尊者指出在這個世界的萬物眾生,只有人類在製造各種矛盾災難。老虎與鱷魚等兇猛禽獸也只是為充饑果腹而獵食其他動物。

尊者舉例說,以前在印度海德拉巴一動物園中,有塊園區中鹿與老虎共處,卻沒有任何分隔設施。園區負責人對提出憂慮的尊者解釋說,這並沒有太大危險,因為每天都會按時餵食老虎,它吃飽後就不會去傷害。因此尊者指出,只有人類才不會滿足於果腹,也因此只有在人類社會中才存在戰爭。

然而達賴喇嘛尊者也表示,世界在教育及思想方面都在逐漸發生轉變。尊者指自己出生於1935年,當時中日戰爭即將來臨,納粹勢力也正在歐洲崛起,二戰一觸即發。那個年代很少有人關注和平,但是在20世紀末期,有越來越多人開始認識到和平的重要性,開始反對戰爭。這是因為人們的教育提升,視角變寬廣,而且從經驗中看出暴力的危害,這是正面的改變。

中國與臺灣可透過佛法來推動世界和平
60年代訪問新加坡時,尊者聽當地僧侶用華語念誦《心經》,想到當時在中國民眾仍遭受苦難,因而感到難過。尊者希望佛教能夠在中國復興,而之後的一系列發展的確使得中國的佛教徒上升至4億。

尊者指出華人祖輩多信佛教, 其中中國人口尤多,因此可以透過佛教心識學來改變內心、推動世界和平。享受著自由的臺灣信眾,則在維護發揚佛法方面有著更多機會。

若伴隨強烈信心 觀看傳法影片也可獲得傳承
在今天上午法會間隙的問答環節,有信眾希望瞭解,聽一年前錄製的傳法影片,是否也能夠獲得傳承?

達賴喇嘛尊者認為可以,但需要懷強烈信心與正確動機。尊者透過華語翻譯蔣揚仁欽如此解釋道:“我的理由是,導師在世的時候,有一位想要獲得比丘尼戒的戒子,但是她因為有諸多障礙,而沒有辦法到佛的身邊獲戒,於是佛陀就以派遣信使的方式傳戒於她。那派遣信使的話需要幾個小時吧?如果更遠的話可能需要更長的時間,所以以這樣的邏輯來推理,去聽一、兩年前的帶子,你們只要有強烈的信心,應該是可以獲得的,我是覺得可以。 ”

“大乘非佛說”觀點不能成立
針對“大乘非佛說”的觀點,尊者回答說,佛陀初轉法輪是面向大眾,由巴厘文所記載,但是二轉法輪由梵文記載,並非面向大眾所說,因此龍樹菩薩在世時就有“大乘非佛說”的質疑。龍樹等大師都曾在著作中明確指出大乘是佛說。

這一質疑的產生原因包括:密法被濫用、各種修法儀軌未被正確宣導,而淪為求取財壽等現世利益的工具,佛教當年在印度衰退的原因也被指是因僧侶貪財、印度王公貴族轉信外道等等。

尊者不贊同“大、小乘”的稱號,表示兩者間的區別在於學習的方法,一個是引經據典,另一個則透過邏輯推理。在當今的社會中,唯一能夠透過邏輯推理來學習佛法的,就是梵文或那爛陀體系,這亦使得佛陀教法經得起考驗。

達賴喇嘛尊者強調,總之巴厘傳承教義是佛法的基本,梵文語系教義則是為深入瞭解。巴厘傳承至梵文傳承是一個演化過程,使得佛教變得更為深廣。尊者問道:“如果‘大乘非佛說’成立,那麼難道要說龍樹菩薩比佛陀還要厲害不成?所以,只不過是因為歷史沒有記載,但並非佛陀沒有講過。”

明天法會最後一天,尊者將向信眾傳授綠度母隨許灌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