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佈於:2017-09-01
『國際西藏郵報2017年8月30日達蘭薩拉報導』西藏精神領袖重申對於更人道與更和平世界的堅定承諾,尊者說:「我們同為全球公民的責任,就是必須共同努力;當今世界,彼此之間的高度相互依存關係,全球的損失、也是個人的損失,如同全球受益一樣,對每個人都有助益。」
來自世界各地8000多名信眾,這個星期二(8月29日)聚集在達蘭薩拉山城麥羅甘吉藏傳佛教主寺,參與達賴喇嘛尊者的講經法會。主要與會者是來自新加坡、馬來西亞、香港、印尼、泰國、越南和韓國等地不同團體的1500多名佛教徒。
「今天,我們在這裡為東南亞佛教徒舉行年度講經法會,」尊者說,「但是,首先慶祝新任甘丹赤巴繼位。」來自色拉傑巴康色的第104任甘丹赤巴洛桑丹增仁波切,敬供曼陀羅。接著,登上尊者右側特別準備的法座。第102任甘丹赤巴日宗仁波切也出席這場講經法會。
在泰國僧侶持誦《三寶吉祥經》後,接著持誦中文版《心經》。尊者宣佈,他將教授佛護論師的《中觀根本論釋・佛護論》,主要是口傳的部份。但盡力解說文字的部份。
尊者回顧說,佛教起源於印度,巴利傳統和梵文傳統的形式幾乎傳遍整個亞洲。並指出,藏傳佛教傳統源於那爛陀大學;由於佛法的獨特之處,所以鼓勵調查分析。
反映當前的世界情況,尊者說:「我們在這裡和平地聚集在一起,但是其他地方的人們相互殘殺,家庭貧困,孩子們正因飢餓而死。我們每天都在電視上看到這樣的報導。現在那裡,許多人在洪水中掙扎,這是自然災害所導致的結果,我們無法有所作為。但我們面臨的許多其他問題是人為的,由於不調伏的心,我們被如執著和憤怒這樣的情緒所困擾,我們把這些問題帶到自己的身上。」
「如果基本人性是憤怒的話,那就沒有什麼可做的,但是科學家發現基本人性是善良的。今天存活的七十億人類都是從母而生,並且受到母親慈愛的養育照護,我們都具有愛與情感的善種子。由於人與人之間緊密的相互依存關係,所以應該培育愛與情感的善種子。」尊者補充說,「我相信,當我們看到負面心態的缺點時,我們會盡量避免。作為一個人,我的第一個承諾是鼓勵創造一個更加和平、更富有慈悲心的世界;而且,即使彼此之間具有不同的哲理,所有主要宗教傳統都傳達同樣的愛與慈悲信息,所以,我的第二個承諾就是促進宗教和諧。」
諾貝爾和平獎得主談到促進慈悲與世界和平的有效途徑,我們必須透過教育、運用智慧來成辦。尊者認為即使再多的科技進步和再大的物質發展,都不足以保證人類的幸福和世界的和平。「如果我們要在世界上促進愛與和平,必須加強我們內心的慈悲種子,還可以藉由運用智慧、透過教育加強和促進。」
關於全球性問題,由於相互依存的關係,尊者提供了與每個人息息相關的全面見解。「因為人性本善的關係,我相信從現在開始的幾十年裡,我們將看到一個和平的時代。但,同是全球公民的我們,必須共同努力,因為全球的損失,也是個人的損失,與全球獲益一樣,每個人也都會受益。」
西藏精神領袖說,內心的和平無法單單憑藉祈求而獲得,而是透過意識和慈悲心的教育,我們可以讓世界變得更加和平。佛陀本身說過,培養美德是所有宗教的共同之處;佛教是獨一無二的,就是要徹底地調伏內心,這就是佛教的教授,所以轉化必須經過運用我們的智慧。如果我們運用我們的智慧,將能夠衡量愛和慈悲的積極面向與負面情緒的消極影響。信仰和智慧是轉化內心的方法;我們都是擁有善種子的人類,我們必須運用我們的智慧培養相關的內在價值。」
尊者提到已經與科學家進行近四十年的討論對話。剛開始,大多數科學家認為心靈只是大腦的功能之一。然而,到了20世紀末,神經科學家開始觀察大腦的變化,可能是心靈運作功能所產生的結果。尊者提請關注古印度傳統,處理專注和洞察力的奢摩他(shamatha)和毗婆舍那(vipashyana),積累了對於心靈運作的深刻理解。並建議在這種情況下,佛教的重點在於運用我們的智慧來實現內心的轉化。而西藏把這些佛教傳統保存下來了。而自流亡以來,尊者鼓勵以前專門執行儀式的寺院和尼僧學習。一個直接的後果是,現在已有尼僧獲得格西瑪學位。
在休息時,與會者放鬆時,尊者回答關於本尊瑜伽、素食主義等問題。之後,繼續進行教授。為期四天講經法會將於2017年9月1日圓滿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