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佈於:2008-03-16

林照真:不斷升高的西藏焦慮


  

西藏拉薩十四日發生藏人遭中國武力鎮壓事件。這個意外讓準備藉著主辦國際奧運、展現傲人國力的北京政府錯愕,一向主張非暴力抗爭的達賴喇嘛立刻要求中國停止使用武力,與藏族人民進行對話。然而,北京政府與流亡政府近六年來的六次談判並無具體成果,雙方關係陷入低迷。在西藏問題找不到出路的情況下,藏人藉著行動以表達抗議情緒更甚於以往,為西藏議題增加了更多的不確定性。

  拉薩是西藏首府,一直是牽動政治與經濟的敏感神經,以致當拉薩發生激烈抗爭事件時,很快便能吸引全世界的目光;但藏人對後續的新聞效應卻有不同見解。在流亡西藏社會,即使流亡藏人非常尊崇達賴喇嘛,卻始終存在著一股對達賴喇嘛非暴力論述的不滿情緒。他們認為西藏獨立或是西藏人權若想要獲得國際的同情,應該採取更激烈的手段。但達賴喇嘛總是以宗教徒立場主張和平,同意中國提出的「一國兩制」規畫西藏未來,並強調與中國政府對話的理性氣氛。這些政治主張,在流亡社區一直受到激進派的質疑。

  自二○○二年中國前國家主席江澤民,與達賴代表展開第一次「破冰之旅」的接觸行動後,不久國家主席換成胡錦濤。雖然胡錦濤曾在一九八九年拉薩事件發生時,下令軍隊鎮壓藏人,但是對達賴方面而言,曾經長期處理西藏事務的胡錦濤,對西藏問題已有一定的了解,應有助於問題的解決。

  讓雙方對話能夠積極進行,西藏流亡政府一直努力製造雙方和解的良好氣氛。過去每當中國官員到西方國家訪問時,總少不了藏人主導的「西藏自由」抗議行動,這些行動往往成為西方媒體報導的焦點,令中國官員碰得一鼻子灰。自從雙方展開對話以後,西藏流亡政府便四處呼籲藏人停止抗議行動。二○○四年胡錦濤訪問美國時,藏人的抗議行動便較過去沉寂許多。

  然而,自二○○二年至今,北京政府與西藏流亡政府已有了六次的接觸對話,除了雙方有了見面認識的機會外,在重要議題上幾乎完全沒有共識。最後一次談到達賴喇嘛是否可能藉著朝拜五台山到中國訪問一事,彼此的認知還存有很大差距。眼看著流亡在外的時間永無止境,流亡藏人的第二代、第三代看不到自己的家鄉,內心的焦慮更甚於前。以致每年的三月十日「西藏抗暴紀念日」這一天,積存的焦慮就會爆裂開來,這種集體情緒由來已久,不需達賴主謀,已是難以壓制。

  而中國對西藏的不斷開發建設,是西藏問題另一個不滿情緒的蓄積點。西藏開放觀光雖帶來收益,但更多的漢人入藏打工,人數很快超越藏人,形成藏人極高的族群焦慮。北京政府近幾年雖大量援藏,以經濟建設西藏展現最大的誠意,但多年來卻無法有效改善西藏農村貧窮的現象。拉薩城市與附近農村間出現極大的城鄉、貧富差異,M型社會在西藏內部日益形成。藏人的主體性消失在漢人等外來者的喧囂聲中,布達拉宮所象徵的西藏文化、喇嘛與寺廟等文化資產都在流失,就連他們世代膜拜的達賴喇嘛,其畫像多年來一直被禁止陳列。中國境內的藏人內心,早已顯現焦慮與不安。

  今年的三月十日,流亡西藏與中國西藏的抗爭行動像有默契般地發生。在流亡西藏,先是有流亡藏人從達賴喇嘛駐錫地達蘭莎拉步行出發,他們循著從中國流亡到印度的路線,勇敢地反方向走回家鄉。雖然這個行動很可能在入境中國邊境就遭到阻擋,但流亡藏人企圖升高西藏議題的信念,很快獲得了國際輿論的回應。在流亡藏人尚未抵達邊境時,西藏境內的藏人竟先在拉薩發動示威行動,更進一步凸顯藏人期待世人關切西藏議題的迫切性。

  從流亡藏人到境內藏人,從苦行到衝突,都是西藏議題不同的表達方式。如今想要有效化解藏人的無助感,北京政府與西藏流亡政府還是應該盡快展開實質的對話,才可能在北京奧運展開前化解僵局。

(作者為交通大學傳播與科技系助理教授)
中國時報 2008.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