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佈於:2016-09-30
『國際西藏郵報2016年9月30日達蘭薩拉報導』達賴喇嘛尊者向以色列最知名的政治人物、佩雷斯和平之家基金會董事長佩雷斯的離世致哀。
2016年9月28日,在中風兩個星期之後,佩雷斯於特拉維夫附近過世,享年93歲。生前致力於推動以色列與巴勒斯坦和解,1994年與當時以色列總理拉賓、巴勒斯坦領導人阿拉法特,共同獲得諾貝爾和平獎。
獲悉希蒙.佩雷斯逝世,達賴喇嘛尊者致函佩雷斯和平之家基金會(Peres Peace House),表達哀痛,並向恥家屬表達慰問:「我為他祈禱,值此悲痛時刻,也向他的家人們表達我的慰問。佩雷斯先生和我,曾多次在不同的地方會晤,最後一次會面是2006年在約旦,當時,我們出席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峰會,與其他思想家共同關注全球性問題。我非常佩服他,努力推動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和解,實際上,確實在1993年引領了歷史性的《奧斯陸協議》。」
尊者指出,佩雷斯經常談到妥協的重要性,並引述佩雷斯曾說過的話,巴勒斯坦人民是以色列的「近鄰」,他們有可能成為「最親密的朋友」。西藏精神領袖在結論時表示:「我祈禱,這個願望可以早早成真。」
佩雷斯的前半生要為以色列建起的諸多壁壘負責,後來卻認定真正的安全只有通過結網才能辦到;只有當以色列可以融入與巴勒斯坦及阿拉伯鄰國的關係網中,這種安全才會實現。正是這種信念,激勵佩雷斯與伊扎克.拉賓(Yitzhak Rabin)和亞西爾.阿拉法特(Yasir Arafat)一齊打造了《奧斯陸協議》(Oslo Accords)。然而,阿拉法特並不願放棄武裝鬥爭,而以色列領導人隨後也不願放棄約旦河西岸與加沙地帶的定居點——佩雷斯所在的工黨參與催生了定居點計劃,後來又對其失去控制。於是,協議逐漸解體。
希蒙.佩雷斯(1923年8月15日-2016年9月28日);出生名西蒙.佩爾斯基(波蘭語:Szymon Perski),以色列政治家,2007年至2014年擔任以色列總統,兩次擔任以色列總理,兩次擔任代理總理,曾在十二個內閣中擔任職務,其政治生涯長達近70年。1959年11月佩雷斯當選議會議員,持續任職(除2006年年初三個月)直至2007年當選總統,並任總統一職七年。2014年佩雷斯宣布退休,時為世界最為年長的國家元首。2014年7月24日卸任,結束七年的總統任期,同時也結束長達66年的公職生涯。其亦被認為是以色列建國一代的最後一人。卸任後,待在民間繼續進行中東的和平工作,在佩雷斯和平中心奉獻心力,該中心旨在改善以色列人民和巴勒斯坦人民之間的關係。
年輕時的佩雷斯即以其演說才華而聞名,由此以色列國父戴維•本-古里安將其招致麾下。1940年代末佩雷斯開始其政治生涯,在以色列獨立戰爭後擔任多個外交及軍事職位。1952年佩雷斯成為國防部副主任,時年僅28歲,次年成為國防部主任,任職至1959年。1956年,佩雷斯參與了《色佛爾協定》的談判,為英國首相安東尼•艾登贊為「最高水平的政治成就」。
1963年,佩雷斯同美國總統約翰•甘迺迪進行談判,以色列由此得以購置鷹式防空飛彈,這亦是美國出售給以色列的第一筆軍備。1994年10月26日,在以色列總理伊扎克•拉賓及時任國防部長佩雷斯推動之下,約旦與以色列正式簽訂以約和平條約。1994年前任外交部長佩雷斯、拉賓及亞西爾•阿拉法特因奧斯陸協議的達成而獲得諾貝爾和平獎。在其政治生涯中,佩雷斯在以色列議會中代表五個不同政黨:工人黨、工人名單黨、聯盟黨、工黨及前進黨,前三個政黨為工黨的前身。1996年佩雷斯建立佩雷斯和平中心,旨在通過推動寬容、經濟與科技發展及合作和幸福,促進中東地區長期的和平及發展。
佩雷斯能操波蘭語、法語、英語、俄語、意第緒語和希伯來語,但其希伯來語仍帶波蘭口音。其亦是一名詩人和作曲家,在內閣會議時創作詩節,其一些詩作後被轉錄為歌曲並收入專輯。佩雷斯對文學興趣濃厚,時常引用先知書、法國文學及中國哲學中的片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