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佈於:2022-07-21
細看生死輪迴圖,瞭解生命的時間與空間。(友人拍攝)
1記得早年,剛開始有了佛教信仰的我總是對藏傳佛教不計其數、充滿美感的儀軌更感興趣,甚至認爲,從某種意義上來講,圖伯特的宗教就是儀軌的宗教。在約翰•布洛菲爾德——這位皈依藏傳佛教並且自稱“寧瑪巴喇嘛”的英國人,於1970年出版的《西藏佛教密宗》(原名爲《法與力,西藏密宗奧義修持指南》)【1】一書中如此寫道:
“在佛教密宗中,大量使用儀軌和象徵物首先可能會使人們不知所措,但當人們理解了儀軌書的最高目的在某種程度上不僅僅是儀軌的盛大排場時,他們將會從中洞察到其意義,並且也可能會對這一切流露出善意的熱情。”
更讓我感到理直氣壯,且有所啓迪的一段話是這樣的:
“金剛乘……它基本上是非常複雜地運用了禮儀、儀軌,因爲由情感和美的享受所產生的能量是一種不應浪費掉的珍貴力量。儀軌具有神奇的心理價值,……很可能是從一開始起,某些人就在充滿特色的金剛乘修持術中得到了對他們心靈上的巨大幫助,……由於其儀軌和三昧禪定修持方法的複雜化,金剛乘向各種各樣的人提供了平息緩和其思想上如同獼猴般的激動情緒、發揮他們的胎藏力、進入越來越深的覺之次第和最後被智慧的燦爛光芒所沐浴。……學會了將醜轉變爲美,同時變得善於控制其貪慾之力……。”
我由此聯想到灌頂的儀軌,整個過程有如美妙的藝術行爲。在這裏我姑且不細說灌頂的意義,當然這也是因爲並無資格的我無法說得透徹,儘管我當時不足兩年就接受過不同上師的十餘次灌頂;都是十分殊勝的灌頂,尤以法王噶瑪巴的長壽灌頂和智慧灌頂最爲難得。啊,灌頂中的美真是難以形容。像灌頂中的法器:寶瓶,海螺,銅鏡,水晶石,孔雀毛……;像灌頂中的程序:以清水漱口,表示洗淨身心,以各種法器加持頭頂或胸口、掌心,飲淨水及服“甘露丸”等……;像灌頂中的開示:宛如詩句一般優美且蘊含深意的祈願文……。
我記得我的上師,堪布仁波切,給我灌的第一個頂叫做“聞解脫續”。這個頂的意思是聽到就能解脫,屬於寧瑪大圓滿無上瑜伽部的灌頂。這種解脫指的是不墮惡趣,儘快成就。據說,昔日格薩爾王爲其母唸了三遍“聞解脫咒”,其母即出離地獄而昇天道。又說,書寫這個咒語帶在身上都有無量的功德;風吹過咒子到下風頭的人身上,那人也可不墮惡趣,並因此種下菩提之因。這個灌頂的儀軌是這樣的,要灌一百位本尊,即將人體中的五十八位武本尊及四十二位文本尊全部都灌頂,使宇宙中的這一百位本尊與自己這一百位本尊會合,加持自己自性的本尊壇城,使自性成就。
在我接受過的灌頂中,最早的文殊灌頂是我自己要求的,其餘的倒也不是我主動提出,都是我在不同場合遇上。雖說看似偶然,自然也含着一份註定在裏頭。於是我思忖,或許我的壽命比較長吧,因爲我已經接受過好幾次“次旺”,也就是長壽灌頂。至於說到文殊灌頂,是我太渴望得到無上智慧的加持了。不過在灌頂中,我又一次被其中的美深深迷住:仁波切左手持念珠,並將念珠交到弟子手中,用右手的無名指勾住弟子的右手無名指,而後由他領誦一句經文,弟子也隨着唸誦一句……,這多麼像一份默默的約定啊。
註釋:
【1】《西藏佛教密宗》,(英)約翰·布洛菲爾德(John Blofeld)著,耿升譯,西藏人民出版社,1992年。本文所引述的兩段話分別轉自10頁、22-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