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佈於:2022-05-25

聯合國最高人權官員將訪問新疆


聯合國最高人權官員將訪問新疆

  

米歇爾·巴切萊特,照片拍攝於2020年日內瓦,她將成為自2005年以來首位訪問中國的聯合國人權事務負責人。 MARTIAL TREZZINI/KEYSTONE, VIA ASSOCIATED PRESS


日內瓦——聯合國負責人權事務的最高官員米歇爾·巴切萊特本週訪問中國,包括備受爭議的新疆地區,活動人士表示,對於她所領導的機構來說,此行將給其信譽帶來巨大風險。

巴切萊特此次訪問將是聯合國人權事務高級專員自2005年以來首次正式訪華,雙方就此行進行了多年的討論。但至於她在中國將做些什麼、期待實現什麼樣的目標,相關細節尚不明確。中國的人權記錄備受西方指責,而且該國也一直抵制外界的監督。

上週五,巴切萊特辦公室發布了一份簡短聲明,其中表示她從週一開始為期六天的行程將包括廣州——她將在當地的一所大學發表演講,以及新疆的烏魯木齊和喀什。聲明說,她將在新疆會見民間社會團體的代表、商界領袖和學者。

聲明沒有對此次訪問的目的作出任何解釋,也沒有提到她將會見哪些中國政府官員。此前,她的辦公室曾表示她不會前往北京,但會與政府高級官員進行會談。

聯合國人權負責人通常藉助訪問的機會得以親自核實人權狀況、與活動人士和侵權行為的受害者交談,並直接向相關國家領導人提出問題。

近年來,由於中國最高領導人習近平對活動人士、律師和媒體的鎮壓,以及對新疆維吾爾穆斯林少數民族採取的嚴厲措施,人們對中國人權狀況的擔憂急劇升級。

據學者估計,中國當局已將大約100萬人關押在拘禁營中,並對該地區民眾生活的每一個細節——小到給孩子起名,都實施歐威爾式的監視和控制。

中國否認這些指控,稱其是出於政治動機的謊言,也是對相關政策的誹謗性歪曲——當局稱這些政策使數百萬人擺脫貧困,並且消除了穆斯林極端主義。人權組織稱,北京的行為構成危害人類罪,美國則稱中國的行為構成種族滅絕。


 2018年,在日內瓦聯合國辦事處外的維吾爾人和藏人抗議者。 FABRICE
COFFRINI/AFP VIA GETTY IMAGES 


 外界基本不了解巴切萊特將如何應對這些問題。官員們表示,她希望與領導人就一系列問題進行對話,並在她的辦公室與中國政府之間「建立聯繫」。

一個由五人組成的先遣隊於4月25日抵達中國,為訪問奠定基礎,她的辦公室堅持認為,此行應在無人監督的情況下對廣泛的民間社會代表和地點「進行有意義的訪問」。

但由於中國對批評的敏感性、過去對活動人士進行報復的記錄,以及無處不在的監視能力,這樣的標準難以達到。

中國官員毫不客氣地表示此次訪問「絕不應該」成為「所謂的調查」,堅稱北京只對「友好訪問」持開放態度,以「促進中國當局與聯合國人權辦公室的交流與合作」。

由於她此行目的尚不明確,對於這次訪問可能會取得的結果,人權團體只能在她此前對中國的評論的基礎上進行評估。

日內瓦非政府組織「國際人權服務社」的戴海彥(Raphael David)說,那些前例並沒有給人權團體帶來信心。

巴切萊特曾公開反對許多國家的侵犯人權行為,譴責美國的種族主義、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緬甸和蘇丹的政變以及許多其他問題。僅本月,她就發表了關於阿富汗、海地、墨西哥、以色列和被佔領的約旦河西岸以及斯里蘭卡事態發展的聲明。

關於中國,巴切萊特自2018年上任以來幾乎沒有說過什麼。她對香港的自由日益被壓製表示擔憂,但從未就新疆問題發表過聲明。她的辦公室已在收集編寫關於中國在新疆的行動和維吾爾少數民族待遇的報告,但幾個月來,該報告的發布一直被擱置。

「三年半以來,她從未說過西藏這個詞,」日內瓦西藏局(達賴喇嘛和西藏流亡政府在日內瓦的官方代表機構,負責中東歐事務——編注)的聯絡官甘丹措姆上週在巴切萊特日內瓦湖畔辦公室外的一次抗議中說。人權團體和西方政府還指責中國在西藏壓制宗教和語言權利等。

人權團體表示,她的沉默可能會付出沉重的代價,因為這將使北京領導人得以避免其人權記錄遭到公開批評,並把巴切萊特的訪問作為中國配合聯合國工作的證據。

巴切萊特的訪問是「對整個聯合國人權體系抵抗力的一次非同尋常的考驗」,人權觀察中國部主任芮莎菲(Sophie Richardson)說。「如果一個正在犯下危害人類罪的安理會常任理事國通過這次訪問粉飾其記錄,那麼整個世界都應該感到驚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