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佈於:2022-03-14
194位諾貝爾獎得主聲援烏克蘭(諾貝爾官方網)
近日,194位諾貝爾獎得主聯名發表聲援烏克蘭的公開信,公開信譴責俄羅斯的行徑就類似當年納粹德國軍事侵略波蘭和蘇聯,並呼籲俄羅斯政府停止對烏克蘭的入侵,撤回在烏克蘭的軍隊。這封公開信的聯署者包括了臺灣的李遠哲、美籍華人朱棣文和崔琦,以及西藏精神領袖達賴喇嘛等,但中國方面沒有獲獎者簽名。
針對俄羅斯入侵烏克蘭,194位諾貝爾獎得獎主表達了他們對烏克蘭人民的自由和烏克蘭國家獨立的支持。
反戰致辭被消音 國際殘奧委會主席還在等中方交代
美官員:幫助俄羅斯的中企可能會被美國製裁
北京雖重新評估俄烏局勢 學者:中俄關系仍堅如磐石
諾貝爾獎網站公佈的這封公開信指出,俄羅斯此舉讓人想起臭名昭彰的德國納粹在1939 年使用類似的伎倆,假裝挑釁對波蘭的襲擊,以及1941年進攻蘇聯。在普京總統領導下的俄羅斯聯邦政府,發動了無端的軍事戰爭。諾貝爾獎主們謹慎地強調,這是俄羅斯政府,而不是俄羅斯人民在這場侵略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2022 年 3 月 11 日,俄羅斯軍隊入侵烏克蘭,馬裏烏波爾一棟公寓樓發生爆炸。(美聯社)
諾貝爾獎獲獎者們還共同譴責俄羅斯的軍事行動,以及普京總統根本否認烏克蘭存在的合法性。公開信並強調,要通過和平的方式來解決爭端,而俄羅斯的入侵公然違反《聯合國憲章》規定,也無視於 1994 年要求俄羅斯和其他國家有義務尊重烏克蘭主權、獨立和現有邊界的《布達佩斯備忘錄》。
公開信認爲,俄羅斯的安全問題可以在聯合國憲章、1975 年《赫爾辛基法案》和 1990 年《巴黎憲章》的框架下解決,俄羅斯的入侵將玷污其幾十年來的國際聲譽,並將對其經濟構成影響,國際制裁還會使俄羅斯人民陷入困境。
2022 年 3 月 11 日,位於烏克蘭基輔西北約 25 公里(16 英里)的 Irpin
鎮,志願者疏散一名老年居民。 (美聯社)
信中對數百名烏克蘭和俄羅斯士兵的無謂犧牲,以及包括兒童在內的烏克蘭平民的傷亡表示難過。因此,獲獎者們在強調與烏克蘭同在的立場同時,也呼籲俄羅斯政府停止對烏克蘭的入侵,並撤回在烏克蘭的軍隊。
聯署這封公開信的包括了臺灣的李遠哲、美籍華人朱棣文和崔琦,以及西藏精神領袖達賴喇嘛。社交媒體上,輿論質疑爲什麼沒有中國的諾貝爾獎得主簽名。從歸化中國國籍的物理獎得主楊振寧到文學獎得主莫言,以及醫學獎得主屠呦呦等人都被點名。
與已故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劉曉波交好的臺灣駐德國代表謝志偉表示,“我必須很傷痛地說,
今天如果劉曉波還在的話,他絕對是第一批簽名人裏的其中一位。”
謝志偉認爲,“我們看到,100多個諾貝爾獎的得主基本上不是因爲你是俄國,而是因爲俄國做的事情,基本上不是因爲看不下去,而是覺得再不這麼做的話,再不發聲、再不表態的話,他們不只是袖手旁觀,他們會變成幫手。當你可以講話的時候,當你可以發揮一點影響力的時候,你沒有做,這除了是人命關天鑄成大錯以外,而且後面那種骨牌效應會一再出來。在我們這個世紀裏,諾貝爾獎得主不是隻有在專業上的獎項得主,某種程度是一個知識分子的原型,即便不是人文的,即便是科學的、是理工的,作爲學術來講的話,這裏面的人文的關懷還是第一位的。”
針對諾貝爾獎中國得主缺席公開信聯署,有網友在推特上表示,“臺灣出來的華人比較正常”;也有人表示,“也許有家人朋友在國內,所以要有所顧忌”,“莫言一簽就真的莫言了,不僅莫言,而且莫看、莫聞、莫動、莫喘氣”。
謝志偉則指出,“俄國還有很多人上街頭,敢表態,要做到這種義氣相挺兩肋插刀,這個是要超越民族血緣、血統的那種界線。就這點來講,我覺得中國整體來講,遺憾我要這麼講,還是比較落伍的。當然我可以想象,這裏面有19世紀的包袱,或者是19世紀的冤仇未報。但是整體來想,我覺得很遺憾。”
他表示,這對他而言,是一個跨國界的事情,或是一個世界公民的事情。(自由亞洲電臺記者蔡凌巴黎報導 編輯:何平
網編:瑞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