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佈於:2021-05-26

雖經風雨依舊昂揚 西藏文化不屈的七十年|專題


雖經風雨依舊昂揚 西藏文化不屈的七十年|專題

  

Photo: RFA 


 透明的藍天,低垂的白雲,隨風飄揚的經幡,和漫山遍野的格桑花,這裡是5月的青藏高原。https://www.rfa.org/mandarin/video?v=1_gxs9fkp5


今年5月23日,是中國政府口中的“和平解放西藏”七十年紀念日。但在這祥和的表像背後,是遊客們不易察覺的西藏文化危機。

“從阿壩的草原縣,又進入阿壩州的首府瑪律康;再從瑪律康,沿著大小金川、大渡河沿岸下來,(中間剪斷)大渡河沿岸的所有藏人基本上已經不會說藏語,完全已經漢化了。(中間剪斷)所以,就對這個民族的未來充滿著憂慮。”

“目前西藏的情況來看,在保護自己的語言方面遇到非常大的一個困難。(中間剪斷)因為在每個學校裡面,除了藏語課之外,其他的教學語言都是用漢文來進行。”

貢嘎紮西提到的藏區學校的情況,在中國政府的政策中被稱為“雙語教學”。在很多藏族人看來,這種政策實際是以漢語取代藏語。現在藏區不但中學以漢語教學為主,連小學和幼稚園的教學也在使用漢語。

在西藏,與語言危機同在的還有宗教危機。

1959年藏傳佛教精神領袖十四世達賴喇嘛被迫流亡印度後,藏區的藏傳佛教就失去了重要的精神支點。

“每個家庭裡都有達賴喇嘛尊者的照片,但中國政府不讓他們拜達賴喇嘛。誰要是拜他,就會被抓起來,很多藏族人因此被抓起來,進學習班。”

近幾年,中國政府不斷力推“藏傳佛教中國化”。2020年8月舉行的中共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會議上,中國國家領導人習近平首次把藏傳佛教中國化寫入了中國政府的治藏方略。

“藏傳佛教中國化,主要就是他認為藏傳佛教的主要思想必須要和中國共產黨的意識形態結合起來。”

西藏文化面臨的危機,在不少藏人看來,是源自1951年中國軍隊正式進駐藏區。

1951年5月23日,西藏噶廈政府與中央人民政府簽訂《關於和平解放西藏辦法的協議》(“十七條協議”) 。中國政府對外宣稱“西藏和平解放”。

雖然協定上寫明,西藏實行區域民族自治,尊重當地的宗教信仰,但1955年之後,中國政府對西藏以及四川、青海、雲南、甘肅四省的藏區實行“民主改革”,其主要內容之一就是進行宗教制度改革,包括摧毀藏傳佛教的寺廟。

1956年4月,四川省甘孜地區解放軍動用了飛機轟炸寺廟,將幾百年的寺廟夷為平地。

“在文革的時候,在西藏各個地方,尤其是在拉薩地區,破壞了以大昭寺為代表的很多寺廟。”

1980年代,在改革開放的大背景下,胡耀邦擔任中共中央總書記期間,中國政府對西藏的壓制政策有所放鬆。

“它實施了一個所謂的‘呼吸政策’,減了農民的稅,重視一點少數民族的語言,藏民的語言。”

在此期間,中國政府還支持開辦了西藏佛學院。但藏民族的春天並沒有持續多久。藏人在拉薩和平示威引起的警民衝突從1987年延伸到1989年,時任西藏黨委總書記胡錦濤,啟用了西藏歷史上的首次戒嚴措施。中國政府對西藏的政策隨之發生重大轉變,藏傳佛教進一步受到中國政府的控制。

1995年,達賴喇嘛認定,根敦確吉尼瑪,為班禪喇嘛轉世靈童,三天后這名男童及其家人卻被中國政府帶走,至今失蹤已經26年。

藏傳佛教的寺廟持續受到破壞。以珍貴歷史佛像為代表的西藏文物被大量運往中國內地。2000年的資料表明,僅運往北京附近的西藏珍貴金屬佛像就多達600噸。

面對長期的宗教壓迫,藏人進行了慘烈的抗爭。2008年全藏範圍內出現了對中國政府的抗議示威,並在拉薩等地發生了警民對峙。中國政府為此加強了對西藏的駐軍。

在憤懣與無助中,從2009年開始,西藏出現連環自焚事件,到2017年底為止,超過150名僧尼或普通農牧民相繼點燃肉身,抗議中國政府的宗教壓迫和專制統治。

但反抗導致進一步的壓迫。近年來,西藏地區政府又投入鉅資建設名為“雪亮工程”的監控網路,寺廟是其監控的重點場所。

種種現象表明,民族語言和宗教對藏族的重要性,似乎並不在中國政府的視野裡。

加拿大人類學家韋德·大衛斯曾深入藏區,拍攝了一部以藏傳佛教為主題的紀錄片《作為心靈科學的佛教》 。他在分析世界諸多受到威脅的非主流文化和宗教時,提出警告說:“人類社會的模式不是絕對的。世界上每褪去一個景色,每消失一種文化,都在縮小我們生存的空間。”

中國政府在過去的七十年中,曾給予藏區不少優惠政策。布達拉宮先後兩次大修,中央政府投入了近三億元人民幣。

雖然有中央政府的大把撒錢,藏人的感受卻是,那座沒有達賴喇嘛的布達拉宮空空蕩蕩。 人口99%篤信佛教的藏族,當面臨宗教壓迫時,無法感到真正的幸福。

“因為這些地方有獨特的語言、宗教和文化,如果他們認同自己的這些身份,在中共的邏輯裡,就會產生分離主義、分裂主義。”

雖然藏族文化在中國面臨無窮無盡的禁錮,但它在世界範圍內得到了自由伸展。

藏傳佛教曾深刻影響了二戰後美國的文學運動“垮掉的一代”。其中標榜“自由”的代表人物凱魯亞克,他的作品《在路上》和《達摩流浪者》都深受密宗對人類精神分析的啟發。

“西藏佛教裡主要強調的基本觀點是這麼一句話,你就算不能夠利他人,也不要害他人。”

藏傳佛教早在20世紀初就進入了美國等西方國家。如今在世界範圍內,倫敦、巴黎、東京、羅馬、西雅圖等地標性城市都建立了國際藏學中心。

與此同時,海內外的藏人社區也在採取多種措施來保留和弘揚藏族文化。

2009年起,在海外藏人組織“自由西藏學生運動”的帶動下,海內外藏人社區興起了“白色星期三”的非暴力抵抗運動。在每個星期三,藏族人會身穿民族傳統服飾,只吃藏族食物,只說藏語,以此表徵自己的文化身份。“對藏族人來說,星期三是很重要的一個日子,因為達賴喇嘛出生在這天,所以我們把這天當作特別的日子來慶祝。”

這一非暴力運動正在吸引世界的關注,美國、印度和歐洲的一些國家不斷有人加入。

在過去的七十年中,雖然藏族文化飽經滄桑,眾多的藏族民眾也被迫離開給他們精神力量的雪域高原和布達拉宮,但這個深邃而樸素的非暴力文化,卻因為逼迫而散落全球,形成遍地開花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