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佈於:2020-06-10

達賴喇嘛與東南亞青年對話:印度是民主國家 60年來我享受在這裡找到的自由


達賴喇嘛與東南亞青年對話:印度是民主國家 60年來我享受在這裡找到的自由

  

上周日,西藏精神領袖---達賴喇嘛尊者在印北達蘭薩拉的官邸內,透過視訊會議,同來自東南亞國家的數百名青少年,展開了線上互動指出“西藏和印度過去有著密切的聯繫,當今印度是一個民主國家所以60年來,我享受在這裡找到的自由。”

6月7日早上,當達賴喇嘛尊者進入住所的客廳時,他雙手合十,微笑著向螢幕前的年輕面孔打招呼。

會議主持人,新加坡“藏傳佛教中心“的黃薇妮女士歡迎尊者,並介紹到除了700多位東南亞年輕參與者之外,還有三位嘉賓與他們一起參加討論。

這三位嘉賓分別是新加坡亞洲研究所的傑出研究員基肖爾·馬布巴尼(Kishore Mahbubani)先生和馬來西亞“國際伊斯蘭大學”副院長伊姆蒂亞斯·艾哈邁德·肖卡特·優素福(Imtiaz Ahmed Shaukat Yusuf)教授,以及馬來西亞“國際伊斯蘭大學”的作者兼講師卡瑪律·奧尼亞·卡馬魯紮曼(Kamar Oniah Kamaruzaman)教授。  黃薇妮女士在介紹對話時表示:“由於新冠病毒的爆發給世界帶來了巨變,引起了焦慮和恐懼,許多人面臨失業,世界變得更加複雜,更加相互依存。”

她說;“今天,來自東南亞8個國家的700多名年輕人正在參加這場對話。我們希望向您提出幾個問題,但首先想問的是,“你對當今的年輕人有什麼建議?”

達賴喇嘛尊者感謝所有組織者為創造這次機會而所做的努力,同時解釋道自己認為所有七十億人類都同樣面臨生與死,而活著的時候最重要的就是擁有一顆慈悲心,因為這能夠帶給人內心力量與平和,進而創建和平的社會。尊者因此一直在鼓勵各方人士人類的一體性理念,不要執著於宗教、國籍、膚色與貧富等次要區別。

尊者回答到“首先,我想和大家分享一個觀點,作為人類,我們70億人類都是一樣的。從佛教的觀點來看,所有眾生都是一樣的,都想離苦得樂。人類是有智慧的,但是當我們的智慧與破壞性情緒結合在一起時,結果可能是破壞性的。我們發展科學和技術,但致力於戰爭和破壞,製造出越來越可怕的武器。其他動物無法做到這一點。

“當我們的大腦處於破壞性情緒的控制之下時,我們就會為自己製造問題。由於我們也有減少它們的能力,因此我們有責任解決這些問題。

尊者強調;“一些科學家說,富有同情心是人類的基本天性。我們是群居動物。我們有一種社區意識。從我們出生起,我們就熟悉關心他人和積極培養利他主義的觀念,這為我們提供了能量。

接著尊者講述了他的數項人生使命,包括提升人類內在慈悲價值、推動宗教和諧、保護西藏傳統宗教文化與脆弱的生態環境,以及復興古印度文明。

達賴喇嘛尊者指出;“首先,我的幾項使命是鼓勵其他人認識到利他、關心他人是我們天性的一部分。當今世界有太多的分歧,用“我們”和“他們”來看待別人太普遍了,這會導致衝突。我們經常需要提醒自己‘人類一體性’理念。如果我們這樣做,就沒有敵意和流血的衝突。

尊者舉例指出;“想像一下,當你在一個偏僻的地方迷路了,突然看到有人在朝你走來。
你無需關心他們的種族,國籍或宗教信仰,而只會遇到另一個人而充滿喜悅。 人類基本上是相同的。 我們以同樣的方式出生,也以同樣的方式死亡。 我們必須記住‘人類一體性’理念, 才能使我們團結一致,這是我的第一個使命。

“其次,我致力於促進宗教間的和諧。我們的宗教傳統經過數千年的發展。所有這些傳統都傳達了愛和慈悲的力量。他們持有不同的哲學觀點。有些人相信造物主的上帝,而另一些人則強調我們對自身狀況的責任。科學家描述了最早出現在海洋中的生物及其進化過程,最終形成了人類的大腦。

尊者舉例,猶如世界第二大人口國印度,所有主要的傳統信仰都生活在一起,表明宗教之間的和諧是可能的。

針對人生第三個使命即保護西藏傳統宗教文化與脆弱的生態環境,達賴喇嘛尊者指出;“我是西藏人,西藏人民對我寄予希望和信任。關於西藏,我主要關心的問題之一是西藏語言文化的保護。

尊者進一步指出,八世紀時寂護大師(Shantarakshita)為西藏引入了納蘭陀佛教傳承,我認為這是我們人類遺產的寶貴組成部分。它所包含的邏輯和哲學不僅限於宗教傳統,而且可以從客觀的學術角度進行有益的研究。

“我也很關心西藏的自然環境。亞洲的幾條大河發源于青藏高原,為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越南、中國等國提供了重要的水源。在全球變暖日益嚴重的今天,保護西藏的生態非常重要。”

接著針對當今世界,太多的人只重視外在的物質發展從而忽略內在價值一事,達賴喇嘛尊者表示在以追求物質生活為目標的教育下成長的年輕一代,以為獲得感官層面的快樂就已足夠,卻忽略了真正的快樂來源是思想層面。尊者指出,不論是憤怒還是慈悲,都存在於內心層面,要想獲得內心的平和,就需要利用人類的智慧來分辨哪些情緒有害,哪些有幫助,這些和古印度文明具有密切關聯。

隨後尊者就開始了當天的問答環節。第一個提問者來自泰國,問起對自己和他人的同情心。

尊者回答到“當我們出生時,我們的母親會對我們表示同情。這是一種自然的反應,與修行無關。“沒有這種仁慈,我們將無法生存。所以,我們的生活從慈悲和同情心開始。當我們快要死的時候,被黃金和珠寶所包圍並不能給我們帶來任何安慰,但是有關心我們的家人和朋友在身邊讓我們感到安心。這就是同情心的重要性。”

一位來自香港的青年提問到年輕人應該如何應對導致自殘或自殺的網路上的欺淩行為時,尊者告訴她,作為人類,我們很聰明,我們可以評估和選擇要認真對待的事情。甚至佛陀也建議他的追隨者說: “像聰明的人通過燒、切、搓來考驗黃金一樣,年輕一代應該利用各自的智慧去觀察自己所面臨的問題,而不僅僅出於對他的尊重。”

尊者進一步指出,作為一個佛教徒,一個納蘭陀傳統的追隨者,他發現總是問“為什麼”是非常有用的。’尊者建議年輕人用他們的智慧去調查他們所處的環境。這樣他們就有信心找到正確的道路。

達賴喇嘛尊者再次強調“我85歲了,在14或15歲的時候,我失去了自由。當我24歲的時候,我失去了我的國家。1959年以來,西藏飽受苦難,但遇到困難時,我會仔細考慮,再決定怎麼辦,所以我沒有遺憾。西藏和印度過去有著密切的聯繫,當今印度是一個民主國家,所以60年來,我享受在這裡找到的自由。”

一位來自馬來西亞的年輕人提問到他的工作目前被暫停,他問這是否是由於業障造成的。 尊者告訴他,他還很年輕,並且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無需失去希望。 如果他保持自信,就更容易克服困難。

一位來自新加坡的年輕女子詢問宗教對她這一代人的重要性,尊者回答說,不管是否信仰宗教,如果你微笑,其他人都是幸福的。重要的是要有一顆溫暖的心。尊者建議,她這一代人有機會通過發展內在價值和學習如何應對破壞性情緒並找到內心的平靜,來彌補現代教育的不足。

一個年輕的越南人提出我們都會死的現實,問我們如何克服對死亡的恐懼。尊者提醒她,佛陀也去世了,所有追隨他的學者和聖人也去世了。
我們都必須死,重要的是要在我們還活著的時候過有意義的生活。 尊者提醒她,即使你下周就要死了,但是如果你能與朋友分享更深層次的人類價值觀,那麼當你死了,你就毫無遺憾了。

一位來自印尼的年輕女士,提問到如何培養內心的幸福感,達賴喇嘛尊者建議將物質發展的好處與理解思維的方式結合起來。 尊者舉例,當我們身體不適時,我們會採取適當的補救措施。而找到內心的平靜需要學習理解心靈和情緒的運作方式。

達賴喇嘛尊者重申我們都是人類的兄弟姐妹,我們必須生活在一起,互相依靠。例如,在拉達克、穆斯林、佛教徒和基督教徒是彼此的朋友。在阿拉伯社會中每個人都是穆斯林,對其他信仰的人瞭解較少。在我的建議下,拉達克的朋友們在德里召開了穆斯林會議,代表們來自伊朗。如果這樣的會議成為年度活動,那就太好了。”

接著尊者回答一位年輕的印尼人的提問,指出每個人都愛自己,所以在某種程度上每個人都是自私的。然而,每個人都依賴自己的社區,所以照顧自己的最好方法就是照顧別人。尊者表示,農民看護自己的土地,不是出於任何感情,而是因為他們的生計有賴於土地。因此無論我們經歷什麼樣的處境,都同樣依賴於他人。

在當天的討論中,達賴喇嘛尊者還談到了貧富差距的危害,並建議那些生活富裕的人應該幫助窮人為他們提供改善生活條件的設施。

最後,尊者達賴喇嘛還讚揚社會主義旨在實現更大平等的目標,儘管中國名義上是社會主義制度,但貧富差距仍然很大。《西藏之頁》首發,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