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佈於:2018-05-21

達賴喇嘛談快樂:其實不需深奧哲理有愛便可


  

【西藏之聲2018年5月18日報導】西藏人民至高無上的領袖達賴喇嘛尊者透過網路參與研討會——“趨向普世慈悲”,向遠在美國三藩市的與會者強調,若要快樂,其實不需要深奧的哲理,有關愛他人之心便可。

今天(5月18日)達賴喇嘛尊者透過網路視訊的方式,與國際著名面部表情專家保羅•艾克曼博士一同參與研討——“趨向普世慈悲”。

活動由加州奧本市“戈麥斯將軍藝術活動中心”於加大三藩市分校校區內舉行,尊者從達蘭薩拉居所內參加,而保羅•艾克曼博士則透過電話連線參與討論。

尊者致詞解釋“人類一體性”理念
達賴喇嘛尊者致詞時按照慣例闡釋了“人類一體性理念”,指出70億人類沒有誰是陌生人,因為大家在思想、情緒、身體構造上都一樣。更為重要的是,人類都喜歡安寧心態,這能夠讓內心與身體都非常健康。

尊者強調了情緒健康的重要性,指出必須透過教育變革來推動內在價值。不論你是否信仰宗教,也不論你信仰哪個宗教,人類都是社會性動物,根性都為善,因此必須互相依靠。而今天的整個世界正如一個大社會,更需要“人類一體性”理念,去互相尊重對方的利益。為了提升這些人類的基本價值,各方必須一同努力推動。

“和平不會從天而降”,尊者表示,自己作為佛教徒,每天都會祈禱發願,但是自己不認為透過祈禱能建立世界和平。人類必須拿出實際行動來推動改變,比如透過教育來認知憤怒等負面情緒的破壞性,然後去逐步減少。因此,推動人類慈悲價值,與其透過祈禱,不如透過科學佐證的方式,在教育中加入注重情緒健康的內容,從小教育,未來便能建造和平世界。

快樂不需要深奧哲理,有愛便可
在回答觀眾的提問時,尊者指出,每一個人都會顧及自己的生存,而生存的基礎便是相互間的關愛,憤怒則是破壞的基礎。因此,其實不需要深奧的哲理,注重每日生活與周遭環境便可認識到,爭鬥令你不適,相互關愛則會令你感到快樂幸福。

良性競爭與惡性競爭
尊者還闡釋了兩種競爭:“第一,為了達到頂端,而行使自己的權利,奮發圖強,這完全沒有問題。而且,如果能夠在自身抵達頂端的努力過程中,成為他人效仿的物件,那麼就是正面的競爭,融合利他觀念的競爭。然後是另外一種競爭,為了自己達到頂端,而去給他人設置障礙,那就是負面的、狹隘的競爭。因此,我們需要區分這兩種競爭。”

成為科技的掌控者而不是奴隸
有觀眾提及社交媒體的發展對人際關係的影響,尊者評論說,“人類製造了這些技術,所以我們其實是這些技術的控制者,而不應成為科技的奴隸。人們在談論人工智慧,我不相信。每一個程式都需人類來研發設置才能運作,科技沒有思考能力。

因此,人類仍然是技術的掌控者,人們如果懷著慈悲心態與寬闊視野,那麼科技將促成巨大利益;若傑出的人類智慧與仇恨情緒相結合,那麼各種破壞性事物就會發生。解決問題的途徑,就是用慈悲來替代仇恨,不要重複20世紀的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