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FA-報告:中國的鋰開採熱潮有損青藏高原生態和人權

正在守護聖山、反對開礦的四川省金川縣阿科裏鄉藏人(受訪人提供/RFA資料)
據法新社本週三報道,一項最新研究發現,由於中國電動汽車行業蓬勃發展,在青藏高原掀起重要原料金屬鋰的開採熱潮,這將進一步損害該地區脆弱的生態環境,並加劇侵犯人權的行爲。
伴隨着官方的政策扶持,中國汽車行業發展勢頭正勁,尤其是電動汽車。今年第一季度,中國首次超越日本,成爲全球第一大汽車出口國。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的最新數據顯示,9月中國電動汽車出口9.5萬輛,同比增長92.8%;今年前三季度,電動汽車出口82.5萬輛,同比增長超110%。
法新社本週三報道指出,長期以來中國對新能源汽車電池必需的原料金屬鋰依賴進口,但隨着中國加大開採青藏高原的礦藏,中國將改變對進口鋰的依賴程度。據探明,青藏高原的鋰儲量約佔全國總儲量的85%。
據西藏研究人員網絡“綠松石屋頂”(Turquoise Roof)的最新報告顯示,這種“白色淘金熱”已導致中國礦工採取“快速、廉價且骯髒”的開採和加工技術污染當地環境。
2023年3月30日,江西省宜春市一家鋰冶煉廠。(路透社)
該研究組織調查發現,包括特斯拉和比亞迪在內的電動汽車生產商“越來越依賴西藏的鋰開採”。報告稱:“更大、更快的電動汽車需要更大容量的鋰電池,如果沒有西藏的開採,這是不可能實現的。”
報告援引中國地質研究指出,中國已探明約有360萬噸鋰儲量位於西藏、四川和青海。然而這些地區的生物多樣性更容易受到氣候變化影響。此外,報告舉例說,在四川的一個礦井因開採活動導致當地河流污染,數千條魚死亡,並損害西藏牧民賴以爲生的草原。
在四川藏族自治縣發現的一塊鋰礦牀引發了企業的競購戰,最終由中國電池巨頭寧德時代拍得。報告表示“當地藏人在近期的致富熱潮中沒有發言權”,當地藏人“沒有被告知他們的山地牧場正在被出售,更不用說未經任何諮詢就開墾他們腳下的土地了”。
該份研究報告的出爐正值中國與西方出口商關係緊張之際,中國積極尋求國內關鍵礦產供應鏈的穩定。本臺此前報道,10月初,歐盟委員會正式對進口自中國的純電動汽車啓動反補貼調查。10月下旬,中國對用於製造電動汽車電池的原料石墨收緊了出口管制。(記者:經緯 責編:申鏵 網編:瑞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