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之聲中文網-是臺灣還是中華民國國慶?年輕人怎麼看

今年的雙十國慶,引發臺灣藍綠陣營的政治人物對立,不過,臺灣不同政治光譜的年輕人,對此也有自己的看法。究竟他們是如何看待國號和兩岸關係的問題?

週二(1010日)是中華民國112週年雙十國慶,也是臺灣總統蔡英文任內最後一次國慶大會,引發了不少討論。對此,DW訪問了3位不同政治立場的臺灣年輕人,請他們談談臺灣年輕世代對國慶日,以及對軍事緊張和兩岸關係走向的理解。

是臺灣還是中華民國?

臺灣前總統馬英九2日在臉書上表示,他拒絕出席今年十月十日的國慶大會。 他解釋道,蔡英文政府從2021年起將雙十國慶日的英文改成“Taiwan National Day”,即臺灣國慶日。他批評這種作法是不折不扣的台獨’”,並指責蔡英文未遵守中華民國憲法、危害台海安全。

民進黨籍的臺灣立法院院長、國慶籌備委員會主委遊錫堃回應,誠心希望馬英九能參加國慶大會,但也尊重他的選擇。國民黨總統參選人侯友宜則表示:能體諒馬英九的心情。臺灣年輕人又是如何看待這個話題?

22歲臺灣世新大學大四學生王虹勻曾參與民進黨競選活動,她認為,馬英九的做法是選舉上的政治操作,讓人滿不懂

王虹勻向DW表示,臺灣人大多對中華民國的名稱沒有太深厚的感情,而(臺灣)這樣的稱呼,才是大家有共識,也是我們在國際上被熟知的(稱呼)。隨著這些年政治氛圍的變化,臺灣才是目前大家認同的名字

她解釋,臺灣民眾對國家認同的看法不同,是長久以來都存在的狀態,我們沒有統一的一種說法。年輕世代會逐漸在政治中尋找自己的定位。但光是國家的名稱,大家就有很多不同的想法

今年22歲,臺灣中興大學研究生、也參加國民黨青年團的葉承瑄向DW表示,臺灣人對中華民國這個國號的感情,確實沒有那麼深。他坦言,雖然自己不是強烈的中華民國派(深藍),但如果看到中華民國國旗冉冉升起,還是滿感動的。

對於馬英九拒絕參加國慶大典,葉承瑄解讀,馬英九是所謂的中華民國派,因此把國號拿掉,(馬英九)當然不會很開心。而他認為我們的國號就是中華民國,他如果是前總統,也會做出和馬英九相同的選擇。

蔡英文總統任內最後一次國慶

DW客座評論員詹威克曾在4日的評論文章中表示,臺灣民眾對國家認同這個議題非常敏感而且兩極化,不過對民眾而言,這些爭議其實都不重要。王虹勻也持這樣的看法,她認為也許對臺灣的年輕世代而言,國慶日最重要的意義在於放假本身,而不會覺得自身和國慶日有連結。

王虹勻向DW指出,印象最深刻的是歷年國慶logo的對比圖,她會關注誰是比較有美感的政黨和總統,她不希望國慶會出現過去那種華國美學(指國民黨執政期間,中國風格較為濃厚的傳統美學設計)。

葉承瑄則解讀,今年的國慶,由於是蔡英文總統任內最後一次,這對於蔡英文個人的意義比較大。對於今年在臺灣政府的文宣以臺灣國慶稱呼,他認為蔡英文可能想做這件事很久了,而且因為已經是任期的最後一年,不怕被罵

現在23歲的蔡宗霖從臺灣陸軍特戰部隊退伍後,目前正在環島旅行,希望喚起臺灣民眾對中國的警覺。他向DW表示,國慶絕對不能忽略民主價值,也不能被中國的文攻武嚇而所影響。

蔡宗霖說,因為兩岸關係緊張以及俄烏戰爭,讓軍事議題在今年國慶日特別敏感,他希望能透過國慶,來強化臺灣各界對國家的信心。

年輕人怎麼看待未來的兩岸關係

近年來中國軍機不斷繞台,兩岸關係時有緊張。受訪的3位年輕人,對於臺灣的現狀和兩岸關係未來的走向,各有不同的看法。

王虹勻說,在自己朋友圈內提及此事時,大家對於中國的飛彈試射、軍機繞台,都沒有什麼人會有回應,我是比較震驚的。她認為,臺灣年輕人覺得兩岸的緊張局勢並不意外,而是認為這是一個既定的事實,緊張情況也一直都存在。

就目前的情況來看,王虹勻認為臺灣未來跟中國爆發衝突的可能性不大。她對臺灣未來整體的發展趨勢仍然看好,不過她也認為,在兩岸關係上,臺灣可能是被動會被中國主導的一方,畢竟臺灣已經放棄收復中國的目標,臺灣也不會是主動發起戰爭的一方。

蔡宗霖則表示,現在年輕人會認為,民主、自由和和平好像是理所當然,或者是(中國軍機)來了就來了,對於兩岸關係的現況漠不關心,有的人甚至覺得如果兩岸開戰後,投降就可以換來生命安全。但他指出,香港和新疆目前雖是和平的狀態,可是香港被剝奪了民主自由、新疆被剝奪了生存的自由和權利,甚至還被強迫勞動,這不是我們想要的和平

他表示,中國在兩岸關係上非常強勢,常常單方面打壓臺灣。在蔡宗霖的理想中,兩岸的關係應該如同臺灣與日本之間,或臺灣與其他國家之間那樣的友好關係,我們是這樣希望的,但現實並不是這樣的,現實沒有辦法這麼理想

蔡宗霖說,他也同意臺灣除了在備戰以外,也應該試著與中國溝通,並建立一個避戰和避免誤擊的管道。但他不贊成一味討好中國。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