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FA評論 | 唯色:當我們談論天花時 我們在談論什麼(十八)

RFA評論 | 唯色:當我們談論天花時 我們在談論什麼(十八)

左圖:在古老佛殿吉如拉康的金城公主像據說是近年新命名。(唯色2021年拍攝); 右圖:一幅古老的布達拉宮繪圖下方可見三白塔。(圖片來自網絡)

10、被天花奪命的兩位唐國女子(下) “金城公主死於天花,是有諸多史料記載的,敦煌文獻就有記載。”落藏永旦博士說。因從於闐邀請的和尚帶來的病毒,不只金城公主被染上,很多圖伯特人都被染上。檢索到相關文章提及金城公主739年去世,“于闐逃難僧人來蕃的時間可能是735年左右。這一時期,大批的外來僧人散居在山南、拉薩等地的寺廟內……”【1】 ;“大約在外來佛教僧侶進入吐蕃三年後,發生了一次嚴重的天花大流行,金城公主本身也在這次的瘟疫當中喪命。支持苯波的大臣們,藉口這些僧侶是發生瘟疫的原因,就把他們趕出吐蕃。”【2】 金城公主可能是個脾氣很壞的任性女子。據夏格巴·旺秋德丹先生記載,金城公主到吐蕃後諸多不順,日子過得很鬱悶,就想逃離,但無人助她。連輾轉得知她情況的唐國皇帝都拒絕,還派信使送去措辭甚嚴的信,要求她“爲了我和我的國家,你務須留住吐蕃”。結果她“心煩意亂,使吐蕃一些風水寶地受到破壞”【3】,包括將連接布達拉宮所在的瑪波日山和甲波日山的地脈切斷,爲的是要破壞強盛吐蕃的風水,這個遷怒發狂的動作不可謂不霸蠻。

 這是1903-1904年英國遠征軍進入拉薩時拍攝的三白塔,這裏被稱爲拉薩的西門。(圖片來自網絡)/如今的三白塔所在處成了中國遊客打卡拍攝點。(唯色拍攝)

 之後或可能是贊普赤松德讚的指示,在斷脈之處修築三座白塔以示連接,正中白塔的空間猶如西大門,可供大隊人馬通過,被稱爲“查果迦膩”(藏語發音“查果嘎林”Drakor Karling),成了拉薩古城重要的地標之一,卻屢屢歷經死而復生:雖然在五世達賴喇嘛的時代維修過,並在塔頂連接了十三個法輪風鈴和經幡,但當滿清大將福康安入藏,恐此處風水強盛,用大炮將三塔炸平。之後雖又被藏人修復,但到了世事反轉的近代,先是毛澤東的軍隊穿塔而過,佔地爲王;接着在1965年轟轟烈烈地進行第一次“城市改造”時,三塔再次被推平。拉薩人民由衷懷念,以致於1980年代出現了一首名爲《白塔查果嘎林》的歌曲,由著名歌手達珍演唱,傳遍整個雪域高原。至今仍常常聽到:“在布達拉宮的前面,有三座美麗的寶塔,風馬旗在風中飄揚,風鈴聲曾是那麼悠揚。啊白塔查果嘎林,三座萬衆鍾愛的寶塔;啊白塔查果嘎林,我像是見到了你的尊容……。”到了1990年,在又一輪拉薩城市建設中,三塔以水泥混凝土複製,中間塔的空間縮小,與南北兩座塔之間的馬路拓寬,屬於新命名的北京中路一部分。據說,這三座複製塔並沒有舉行裝藏儀式,只是徒具其名。 關於金城公主的故事如今也是各種新編,已在文成公主劇場的旁邊新蓋了金城公主劇場,夜夜舞臺劇,歌頌這位“釋然大愛的吐蕃國母”“爲造福吐蕃百姓,她大力發展醫藥、興建水利、開茶馬互市”【4】的豐功偉績。不知道會不會頌揚她如何生下了民族團結的結晶(我同樣對此存疑),如何催生了823年立於大昭寺前的“唐蕃會盟碑”【5】,但肯定不會提及銘刻於石碑上的這句名言——“蕃於蕃國受安,漢亦漢國受樂”,這可不是帝國需要的劇情,雖然是真實存在的歷史。 在拉薩新蓋的金城公主劇場/改寫或戲說歷史的《金城公主》劇。(圖片來自網絡) 實際上,吐蕃與唐國並存的近三百年,除了“和親”並由此可見雙方的地位及關係,還有多次戰爭但經常是唐國失敗,以致於需要多次寫信給吐蕃懇切求和,甚至還讓大詩人白居易代筆呢。據記載,在公元808年至810年,白居易數度受命,以唐憲宗皇帝的名義兩次致信吐蕃兩位宰相,要求歸還被吐蕃佔領的地方和抓走的使者;又以唐國兩個邊疆軍事總督的名義,分別致信吐蕃的兩位節度使【6】談及邊境事態,至少寫過四封信,“總計2100個漢字遺留至今”,語言之生動,表達之懇切,堪稱感人肺腑。比如,以唐國皇帝的口吻這樣對吐蕃宰相訴說:“彼此不侵。雖未申以會盟。亦足稱爲和好。必欲覆信修誓。即須重劃封疆。雖兩國盟約之言。積年未定。但三州交割之後。剋日可期。朕之衷情。卿之志願。俱在於此。…冬寒。卿比平安好。遣書指不多及。”大詩人也太不容易了,把滿腹詩才付諸於爲國降和、代人捉刀的書信,又像是外交部發言人,這也是歷史上罕見的細節。 註釋: 【1】唐朝長安佛教對吐蕃佛教的影響-許得存:http://www.shanxifojiao.com.cn/fxy/lb1/2011/0903/554.html 【2】利美運動之研究(Study of “Rismed” Movement),蕭智隆撰(南華大學宗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http://nhuir.nhu.edu.tw/retrieve/21452/100NHU05183007-001.pdf 【3】夏格巴·旺秋德丹:又寫夏格巴·旺曲德典,Wangchuk Deden Shakabpa,1907-1989年,西藏噶廈政府官員,西藏當代歷史學家。他用英文著寫《西藏政治史》,1967年在耶魯大學出版,後更名《十萬明月:高階西藏政治史》,添補大量原始資料於1976年出版藏文版,2010年譯成英文版。此書被國際藏學界認爲是“提供了大量新的信息,包括西方學者未曾接觸過的一些文獻,可被視爲這段時期西藏史的開山之作”。但該書被中共批判,並由中國藏學研究中心翻譯爲內部資料《藏區政治史》,以供批判。 【4】金城公主舞臺劇:https://baike.baidu.com/item/%E9%87%91%E5%9F%8E%E5%85%AC%E4%B8%BB/23667481 【5】據文獻記載,此碑是吐蕃國與唐國爲劃定界線,互不侵擾,信守和好,以藏漢兩種文字於823年立下的盟誓之碑。其中最著名的兩句是“蕃於蕃國受安,漢亦漢國受樂,茲乃合其大業耳。依此盟誓,永久不得移易,然三寶及諸賢聖日月星辰請爲知證。” 【6】即《白居易致吐蕃當局書》(公元808-810年),(捷克)約瑟夫·柯爾瑪斯著,阿沛·晉美譯,見《國外藏學研究譯文集》第一輯,西藏人民出版社,1985年。 (文章只代表特約評論員個人的立場和觀點)




資料來源:自由亞洲電台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