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賴喇嘛:減少過度憂慮和恐懼將為心理帶來幫

達賴喇嘛:減少過度憂慮和恐懼將為心理帶來幫

照片取自達賴喇嘛官網

【西藏之聲2020年6月22日報導】西藏人民至高無上的領袖達賴喇嘛尊者於近日在印北達蘭薩拉參與一場以“以復原力、慈悲心,以及科學治療今日”為主題的線上座談會。尊者開示指出,若思維上有過多的恐懼和焦慮,只會讓病情更加惡化。同時,尊者引述寂天大師的教言指出:“若事尚可為,云何不歡喜?若已不濟事,憂惱有何益?”其意思是指遇到問題時,要以智慧分析問題是否能夠解決,若問題可以解決就不需要浪費時間煩惱,但若問題超出能力範圍無法解決,就算煩惱也沒有用。 西藏人民至高無上的領袖達賴喇嘛尊者於近日(6月20日)在印北達蘭薩拉參與一場心智與生命研究院的線上座談會,主題為“以復原力、慈悲心,以及科學治療今日”,尊者並與猶太裔科學家理查‧戴維森(Richard J. Davidson)進行線上互動,同時座談會由史密斯學院社會工作學院院長卡羅琳•雅各布斯(Carolyn Jacobs)主持。 憂惱有何益? 首先,卡羅琳•雅各布斯指出人們因現在的疫情感到十分地焦慮,她詢問尊者應採取什麼樣的方式以面對焦慮與不確定性。尊者回應指出有許多專家們針對這一方面做出深入的研究,因此他沒有任何可以補充的,同時尊者對於從事研究的人員,以及第一線的醫療人員致上深深地感謝,因為他們冒著極大的生命風險服務病患。 尊者認為若思維上有過多的恐懼和焦慮,只會讓病情更加惡化,所以保持心靈的平靜很重要。同時,尊者引述寂天大師的教言指出:“若事尚可為,云何不歡喜?若已不濟事,憂惱有何益?”其意思是指遇到問題時,要以智慧分析問題是否能夠解決,若問題可以解決就不需要浪費時間煩惱,但若問題超出能力範圍無法解決,就算煩惱也沒有用。 尊者並表示這是非常務實的想法,同時他強調減少憂慮和恐懼絕對會在心理層面上帶來幫助。此外,尊者指出個人的生命僅是微小的一部分,生命也不是永久的,但當生命終結時,將會以另一種方式繼續延續下去。 強調彼此細微差異只會製造問題 尊者認為世界上有許多問題都是人類本身製造的,例如美國最近發生反對種族歧視的抗爭。然而,之所以有這些問題的產生都是取決於心理態度。因此,尊者強調了推動人類一體性理念的重要性,他並表示地球上七十億的人口都是以相同的方式出生、死亡,雖然人類之間有細微的外型差異,但是從情緒、心理層面上來說都是一樣的,而人們卻過度地強調“我們”和“他們”之間的差異,只會製造問題並引發衝突,這便是問題的根源。 與此同時,尊者表示這是落伍的思維,他並舉例指出:“我們年輕時會用一種方式思考,等到長大後則會用另一種方式思考,雖然在思考方式來說有些許差異,但我們仍將自己視為同一個人。”同時,尊者強調基於膚色、信仰或國籍將人作區分是愚蠢的作為。反之,人們應該關注“我們同樣都是人”的事實,而這一點必須透過教育與他人分享。 去除負面情緒、提升正面情緒需要了知真相 尊者認為生活中面臨的許多問題,主要都是由本身狹隘的思維與負面情緒所產生的。尊者並表示情緒是生活的一部分,但是負面情緒沒有真相的依據,僅透過情感的方式產生,而這種情緒只會帶來更多的問題。而像是慈悲心等正面情緒是依據真相產生,因此可以透過理由分析、觀修等方式增長。 此外,尊者引述龍樹菩薩的教言提到:“一切都是相互依存而有的,沒有任何的事物可以獨立存在。”同時,尊者指出憤怒、畏懼、嫉妒都是依據表象所產生的,若深入了解真相,這些負面情緒其實一無所有。因此,透過訓練了知真相後,便能夠輕易去除負面情緒,並提升正面情緒。 唯有信心才能產生正面力量 理查‧戴維森提問指出,現在人們的注意力正被疫情的恐懼束縛,他請教尊者要如何控制自心不受恐懼影響,並使內心保持寧靜。 尊者表示,現今病毒所帶來的影響力與心理態度是有關聯的,若保持內心平靜、信心會產生正面的影響力,但若過度憂慮、害怕會使人變得更加脆弱。因此,保持信心才能戰勝病毒,同時自身的免疫系統也會提升。 此外,尊者亦強調禪修的重要性,他並指出在二十世紀末之前,人們對於思想、心識的關注很少。但在這之後,人們開始意識到禪修可以影響大腦,而禪修是以第六意識進行的,同時禪修與控制呼吸能夠影響到心識,並能夠幫助提升大腦專注力與敏銳度。(札墨報導)




資料來源:西藏之聲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