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修之旅」

單純從西藏傳統文化資源中開發旅遊業,結果會毀壞傳統文化。因為目前的旅遊業歸根結底是商業行為,遵循“顧客至上”的原則,而只要把遊客當作主體,一切圍繞滿足遊客需要調整自己的行為,久而久之勢必喪失自己。 避免這樣的結果就得反其道行之——始終堅持當地民族與文化的主體地位,要求外來者進行順應和調整。那麼藏民族靠什麼能在當前的全球化大潮中保持自身的主體地位呢?在我看就是藏傳佛教。 佛教在西藏保持相對完好,又因為達賴喇嘛等眾多高僧大德流亡海外,得以延續傳承,打下國際化基礎,使得西藏有成為世界佛教中心的基礎。讓我們設想一下,如果西藏接待的不是作為消費動物的遊客,而是來自世界各地、希望能從藏傳佛教和傳統文化中得到人生指導、靈魂淨化和心靈安寧的朝拜者,會是怎樣一種情景? 那時,到西藏的外來客人仍會絡繹不絕,卻不是為了到西藏尋歡作樂或獵奇,而是帶著虔誠心,保持對當地文化的尊重來學習體驗。他們不是以商業旅行團方式,僅在旅遊季節的幾個月成群結隊闖入藏區,在旅遊景點間呼嘯奔走,製造垃圾,破壞環境,而是均勻地分散於各個時段,遍佈廣泛地域,較長時間居留,心懷敬畏,拜謁寺廟與聖地,善待當地自然,尊重當地民眾,接受和融入西藏的傳統文化。傳統文化也會從中受到激勵,保持潔身自好,更好地延續和提升。 我把這樣的旅遊模式稱為“靈修之旅”。不需要大的投資,照樣能給當地帶來經濟收入。今日物質主義世界的人類患有各種精神疾病。有助於醫治精神疾病的佛教中心,一定會有廣泛的市場需求。除了給藏地帶來傳統旅遊業的食住行收入,“靈修之旅”還會形成眾多文化產品的市場,加上“靈修者”供養給藏傳佛教的善款,以及給當地各項事業的捐助,收入總量不見得比商業旅遊低,卻會比商業旅遊遠為持久。 發展“靈修之旅”的關鍵不在硬體,而在推出概念,樹立形象和建立模式的軟體。前提是藏區的發展應該放棄對現代化的盲目追求,保持自身文化免受物質主義的侵蝕。博大精深的藏文化應該讓藏人有這種自信——只要堅守文化傳統,最終會讓外來者折服。這除了是對旅遊模式的一種探索,更是藏民族今天面對外來人口大量湧入時,保護自身文化的途徑。 當然,“靈修之旅”的模式能否形成,前提是需要藏人有自己選擇的自主權。在今天這種一切聽從北京指令的權力格局中,藏區各級官僚只盯著北京的臉色和自身的利益,對藏傳佛教不遺餘力地打壓和消解,“靈修之旅”的模式便只能停留於幻想。 (文章僅代表特約評論員個人立場和觀點) 轉載自--自由亞洲電台


資料來源:王力雄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