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賴喇嘛和卡爾‧賽根

一九五九年達賴喇嘛出走印度後,在半個多世紀失去家園的流亡生活中,他見過很多人。他以佛教高僧的智慧和慈悲心,坦誠而謙卑地對待外界的各色人等,贏得了當代世界的尊重和崇敬。當達賴喇嘛能夠自由訪問歐美的時候,面對現代科學發達的西方世界,他以極大的熱情去接觸科學家。他和世界一流的物理學家、生物學家、神經科學家的對話,持續了三十年至今還定期舉行。他倡導建立的「心智與生命」研究所是藏傳佛教和當代西方科學的對話平台。只要有機會,他就會爭取和科學家深談,一旦深談,就和科學家結下終生友誼。卡爾‧賽根就是其中之一。 倡導科學與宗教對話的科學家 卡爾‧賽根(Carl Sagan一九三四──一九九六)是美國天文學家、宇宙學家、天體物理學家、太空生物學家。他早期在科學上的重要貢獻是發現了金星的表面溫度,不過他最出名的是致力於對外星生命的科學探索。他在世時參與了NASA的所有外太空探索項目。他科學生涯的大部分時間是康奈爾大學的天文學教授,寫過六百多篇科學論文和文章,編著過二十多本著作,尤其是他的科普著作非常有名。他還參與撰寫了電視科普系列片《宇宙》,這套得獎的電視系列片在美國公共電視台播出,使賽根的名字廣為人知,全球六十多個國家至少有五億人觀看過《宇宙》。他還出版過科幻小說,改編為電影。賽根本人得過無數科學和藝術方面的獎項。 卡爾‧賽根出生於紐約的一個貧窮猶太工人家庭,他父母為逃避沙皇政權從烏克蘭移民美國。猶太家庭有一個特點很像中國人,雖然貧窮卻都傾力給孩子好的教育,美國為這個猶太家庭提供了這個條件。但是,猶太家庭在教育上還有一個特點卻是中國人所缺乏的:猶太人崇尚「為知識而知識」,窮根究底地追求知識,是為了能夠更接近上帝,而不是為了他們亟需的物質利益,因為做生意賺錢其實不需要最高最深的教育,最高最深的教育常常是不利於賺錢的。 卡爾‧賽根五歲那年,媽媽就為他辦了紐約公共圖書館的借書卡,他開始獨自前往圖書館,他對太空、宇宙、大自然的本質產生了不可遏止的好奇心,從此再也沒有停止對自然的探討,對物質的本質、生命的本質、人類精神世界的本質的追尋。他是一位卓有成就的著名科學家,一向提倡懷疑精神。他認為,相比大自然的浩瀚和精深,人類對外界和自身的知識可以說是微不足道。他對人類科學成就抱著謙卑和開放的態度,同時,他又是一個非常熱心公眾利益的人,花費巨大精力和時間於科普工作,倡導科學家應該把科學知識傳導給大眾,他身體力行地倡導科學與宗教對話。 兩個偉大頭腦的緣份 達賴喇嘛一聽說卡爾‧賽根其人,立即表示要結識這位科學家的願望。一九九一年,達賴喇嘛訪美期間走訪了康奈爾大學,他向校方提出見卡爾‧賽根。校方表示願意聯繫安排,倒是賽根本人有點猶豫,因為他深知他的天文學和宇宙學研究所發現的知識,是會和宗教義理發生衝突的,而達賴喇嘛是剛獲得諾貝爾和平獎的東方宗教領袖,是校方請來的貴賓,他不願意他們的會面和交談給達賴喇嘛帶來不快。但是,作為倡導科學和宗教對話的人,他還是見了達賴喇嘛。這其實是他對達賴喇嘛的一次採訪,主要是他向達賴喇嘛提出問題。 這次談話讓卡爾‧賽根激動萬分,結束後久久難以平靜。達賴喇嘛的坦誠、謙卑和佛教智慧給賽根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他沒有想到,東方的藏傳佛教竟然是如此對待大自然和人類自身、對待科學和知識的。 第二年,印度政府為卡爾‧賽根的科學成就頒發了獎項,他帶著夫人和兩個年幼的孩子前往印度領獎。他提出,希望在印度見到達賴喇嘛,安排一次深談。於是,達賴喇嘛在新德里的旅館裡,和卡爾‧賽根及夫人談了一個上午。賽根看到,達賴喇嘛的時間安排非常緊,旅館的大堂裡有很多人在等著達賴喇嘛的接見和祝福。 三個小時很快過去了,到了結束談話的時候,兩人依然談興甚濃,意猶未盡。達賴喇嘛說,我來試試能不能把其他日程安排往後順延,咱們下午繼續談。賽根夫人說,這很好,可是他們有兩個孩子,其中小的一個才十個月,下午說好了要陪孩子的。達賴喇嘛說,那就把孩子帶來吧,我們一邊陪孩子一邊談,我喜歡孩子。這樣,那天下午,賽根夫婦帶著九歲的女兒和十個月大的兒子,和達賴喇嘛談了一下午。 賽根的兒子是一個羞怯的小男孩,常依偎在媽媽懷裡。當談話最後結束要告辭的時候,奇蹟發生了,這小男孩伸出手來,撲向穿著絳紅色袈裟的達賴喇嘛,要達賴喇嘛抱。他媽媽說,孩子對「陌生人」如此表現,從來也沒有發生過。 這一切,只能用「緣份」來解釋。達賴喇嘛和賽根為什麼這麼投緣?賽根說,達賴喇嘛對他提出的第一個問題的回答,就震撼了他。 佛教面對科學 賽根的問題是:如果我的科學發現和你的佛教義理相矛盾,你怎麼辦? 達賴喇嘛的回答是,對於佛教徒來說,這不成問題,因為佛陀的教導就是,信仰應該建立在自己研究和發現的基礎上。佛陀說過,即使是佛陀給你一塊金子,你也要自己去檢驗,火燒錘打,證明是真金,你才把它當金子。你若發現那不是金子,那就不要把它當真金,即使那是佛陀給你的。所以,如果科學證明佛教的某些認識是不符合實在之本質的,那麼佛教徒就應該修正原有的認識。 達賴喇嘛告訴賽根,佛教從佛陀時代開始,就以追求知識和真理為宗旨,因為佛教認為,痛苦來源於無知和愚昧,擺脫痛苦的第一步是知識和智慧。對待知識,佛教的態度是「為內心快樂而知識」,特別是古印度佛教的那爛陀學派,是崇尚理性和知識的。達賴喇嘛給賽根講解了歷代佛教大師們的事跡,西元二世紀的龍樹菩薩和提婆菩薩,四世紀的世親菩薩,八世紀的月稱菩薩,等等。這些人就是那個時代的哲學和科學大師,而他們思想和精神上的繼承者,就是藏傳佛教,就是以「第二那爛陀」著稱的西藏三大寺。 和達賴喇嘛的談話,讓賽根和夫人非常激動,他們看到,在他們面前的是人類偉大的頭腦和慈悲的心靈。這樣的談話不僅讓他們受益終生,也一定能有益於他人。他們決定把和達賴喇嘛的談話記錄下來,在以後的幾年裡,他們一有機會就會見面深談,多次談話,積累了三十多小時的影像資料,直到一九九六年卡爾‧賽根不幸去世。


資料來源:丁一夫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