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那絳紅色的地圖

西藏那絳紅色的地圖
立足于抵抗與批判的學者薩義德說:「你對帝國主義所知道的事情之一,就是土著沒有地圖,白人有地圖。」意思是,原住民沒有地圖,而殖民者卻有地圖。 法國藏學家石泰安則在《西藏的文明》一書中寫道:「藏族文明肯定會有自己的地圖,但卻不一定使用西方的紀實方法。古代的西藏地圖更傾向於『表意性』的說明和對重要特徵的展現;藏族的地圖經常比地形學地圖能更加清晰地描述精神和文化的關係,並植入大量宗教和占卜的主題。」 我更願意把西藏的地圖看作繪畫。比如,在一幅從前繪製的著色的拉薩全貌圖上,不算那些零零星星的白房紅廟,整座為河流和樹木圍繞的城廓之內只有兩大部分:高踞於山巔之上、有著「火舌般的金色屋頂」和千扇紅框窗戶、數百級迂回階梯的法王之宮—布達拉宮,以及右邊仿若壇城之狀的大昭寺,大昭寺的周圍是一群如蟻般大小的來自遠方的商賈。這幅具有西藏傳統繪畫風格的拉薩之圖,全然是一個在寫實的基礎上加以抽象化的二度平面空間,美若仙境,其實仙境也不過如此。 換句話說,有如仙境的地圖顯然超現實了。一旦遭遇現實,其實等同於無。 又比如,我曾經見過一幅感人的地圖。年代不久,顏色單純,似是用鉛筆勾勒而成,卻十分形象地展示了一個殊勝的佛教聖地的景象:有連綿起伏的山巒和蜿蜒流淌的江河,而在廣大的山河之間,一座座絳紅色的寺院宛如鮮花盛開,分外美麗;尤為醒目的是位於左上方似是心臟部位的一尊觀世音的畫像,神采奕奕,栩栩如生,再充分不過地昭示了西藏是大慈大悲的佛菩薩庇護的土地。關於觀世音菩薩,藏人都知道是尊者達賴喇嘛的象徵,正如流亡後在美國大學任教的塔澤仁波切所說:「人們認為他是西藏牧羊人,而他的羊群則包括世界上所有的生物。他像牧羊人一樣趕著羊群,把它們安全地帶回羊圈裡,在最後一隻羊進圈之前,他決不尋找棲身之處。」 而在藏傳佛教寺院正殿門外的側壁上,都必然繪畫六道輪回圖,又稱生死流轉圖。這是一幅與精神疆域相關的地圖。而此疆域是圓形的,輪狀的,被一個青面獠牙、三目圓睜的兇神惡煞張著大嘴咬住不放,漢語譯為閻魔死主,是無常的象徵。圓輪的中心通常為雞、蛇和豬等三種動物紋樣,分別象徵佛教中貪、瞋、癡;第二圈為黑白兩色色段,分別象徵三惡趣和三善趣,體現佛教中具體的六道輪回說;第三圈分為上、下兩部六段構圖,具體圖寫六道輪回,上部三段分別描繪三善趣中的天界、人界和非人界,下部三段分別描繪三惡趣中的餓鬼、地獄和旁生界;最外圈分別繪有盲人、瓦匠、猴子、船、空宅、接吻、穿眼之箭、飲酒、采果、孕婦、臨產、老人和死屍等12種紋樣和場景,依次象徵12緣起支中的無明、行、識、名色、六處、觸、受、愛、取、有、生和老死。 藏語稱六道輪回圖是「斯巴括洛」。我在全藏地見到過大同小異的各種「斯巴括洛」,印象中最深的是在康區達折多(今康定)的金剛寺見到的此圖,居然在外圈的12種場景裡,畫上了今天的浮世繪。比如燙著卷髮、化著濃妝的女子與穿著中山裝、叼著香煙的男子摟著跳舞,以表示耽于聲色的眾生。而收藏於紐約曼哈頓Rubin藝術博物館的此圖顯然繪製於近代,因為輪回圈中出現了穿著1950年代以前服飾的西藏男女,還出現了西裝筆挺的西方人。 而且在許多寺院,滿牆的壁畫上總是繪有本寺最初建築時的情形,以及建成後的規模。如拉薩大昭寺主殿的牆上,用繪畫的方式記錄了一千三百多年前,絡繹不絕的藏人環繞湖邊的勞動場面,連山羊都在負土。又如第一座佛法僧三寶俱全的澤當桑耶寺的牆上,也描摹了一百零八座小佛塔矗立在環繞寺院的高牆上這一獨特的景觀。這些圖中都充滿故事,依次看過去,宛如當年重現,比現實中的寺院更像超凡脫俗的佛界。 至於在西藏的唐卡和壁畫中,佛的世界通常被表現為一個單純的二度平面的空間,色彩古雅,線條細緻,內容卻十分地複雜而精微,在充滿神秘美感的諸多風景如大團淡雲、奇邈遠山的環繞下,烘托出一個由結構均衡、佈局嚴密然而風格獨特的大小建築構成的世界。 對於把整個西藏視為「絳紅色的地圖」的我,曾經寫過這麼一段話: 一個探險者的誕生往往始於地圖上的旅行。而且,我還是一個……浪漫的……朝聖者,熱衷於憑藉幾枝彩色水筆的引導,以拉薩為中心,以一本修行者著述的舊書《衛藏道場勝跡志》為線索,在各種比例化的地圖上呈放射狀遊弋,把每一個地名、每一種圖例、每一串數字都看作是打開或眺望西藏的鑰匙或望遠鏡,並到處添加上螞蟻般大小的象徵那些神聖之處的符號。這是否就像《發現西藏》一書的作者蜜雪兒•泰勒所說的:「如果說這些人希望有一些地圖,那絕不是為了從中找到具有某種實用意義的標誌,而是為了對一種有關世界的傳奇性思想的內容、形象和具有抒情色彩的遊記進行一番總結。其地圖事實上是他們對宇宙之想像力感到狂喜的詩篇。」 不過,讓少數人「感到狂喜的詩篇」的地圖,從嚴格的地理學來看,都不是地圖,因為沒有實用的意義,只有審美的存在。也因此在實用主義至上的這個世界,註定遭遇挫折甚至覆滅。(文章只代表特約評論員個人的立場和觀點)


資料來源:唯色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