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評:西藏故事遠未完結

現代通信方式使很多偏遠地區失去了浪漫情調,但是當年由英國殖民時期軍官和一些勇敢的探險家傳述的西藏這個神話,仍然緊緊抓住西方人的想像,即便與此同時600萬藏人正受到中國共產黨的高壓統治。 長期以來,西藏被視作一個烏托邦,一個幾乎超脫世俗的「香格里拉」。出版於1933年的小說《消失的地平線》(Lost Horizon)和無數好萊塢電影都為西藏塑造了這樣一種形象:一個「與世無爭、安靜祥和的地方,充滿理智和自我發現的奇跡」。 西藏與西方的緣分,未能幫助這個喜馬拉雅山腳下的偏遠地區抵擋北京方面的社會改造努力。北京努力減弱西藏複雜的宗教傳統,使其僅僅成為一個帶有異國風情的旅遊勝地。早在冷戰正酣時,西藏的命運就已被無情的現實政治決定了。 但在列裡•布朗•哈爾珀和史蒂芬•哈爾珀這本引人入勝的著作中,兩位作者(均為劍橋學者)提出,強大的西藏神話仍是北京方面的棘手問題。他們寫道:「在中國尋求在全球事務中扮演領導角色之際,其苛待西藏人民的現實,與西藏在西方人心目中的神聖地位形成衝突。結果就是,西方人對這種毀滅文化的行為感到反感,並對領導層容許這種出格行為的發生感到沮喪。」 二戰後,西藏的獨立國家地位未獲國際社會承認;隨後在1950年,解放軍佔領了西藏,而西藏視為朋友的一些政府對此近乎視而不見。該書探討了造成這種結局的種種複雜地緣政治算計,以及一些難搞的相關人物。 儘管美國總統哈裡•杜魯門(Harry Truman)在1947年承諾,要支持「自由的人民,幫助他們抵抗內部少數武裝力量或是外部勢力對他們施加控制的企圖」,但與國民黨領導人蔣介石(Chiang Kai-shek)的關係,制約了美國對西藏的支持——蔣介石堅持認為西藏屬於中國。該書指出:「瀕臨失敗的國民黨事業的反共支持者,居然會導致美國政府因國民黨中國的反對而無法支持藏民獨立,這簡直是歷史的莫大諷刺。」 當時的印度在文化和貿易方面與毗鄰的西藏有著深厚的聯繫。然而,印度獨立後的首任總理賈瓦哈拉爾•尼赫魯(Jawaharlal Nehru)決心與中國構建更緊密的關係。儘管尼赫魯敦促北京方面和平解決與拉薩方面的分歧,但他不願為西藏出頭,甚至不願公開反對解放軍進駐西藏。 1954年,對美國政府與巴基斯坦越走越近感到憤怒的尼赫魯,正式承認西藏為中國的一部分。正如最後一任英國駐拉薩代表處負責人所述,《潘查希拉協定》(The Panchsheel Agreement,即《中印關於中國西藏地方和印度之間的通商和交通協定》)「相當於印度在針對西藏獨立的『死刑執行書』上加上了自己的簽名」。 從1957年起,美國執行一項秘密計畫,訓練小股西藏抵抗運動戰士,將他們空投回西藏,對中國部隊進行騷擾。但這項計畫效果有限,在上世紀70年代美國政府與中國的關係解凍之後被叫停。 儘管我們已知道結局是悲劇的,但該書的內容基於一批最新解密的檔,充滿各種生動的細節,刻畫了一個個既有英雄主義色彩、又有缺點的豐滿人物形象,讀起來像間諜驚悚小說一般扣人心弦。 最令人心酸的,還是當時還是少年的達賴喇嘛(Dalai Lama)如何努力為藏人爭取利益的故事。1950年12月,為躲避不斷緊逼的中國部隊,15歲的達賴喇嘛逃到了距離印度邊界僅12公里的地方避難。在幾個月的時間裡,美國官員不斷秘密向西藏傳遞消息,承諾要支援西藏抵抗運動,並敦促達賴喇嘛尋求政治避難,並公開宣佈不承認一個西藏代表團當時剛剛被迫在北京簽署的一份協定,該協定(《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關於和平解放西藏辦法的協定》,簡稱《十七條協議》——譯者注)承認西藏屬於中國。 年輕的達賴喇嘛擔心,自己的決定會讓藏人與一個強大的敵人陷入漫長的戰爭,於是他用傳統的占卜方式尋求指引。他在一張佛像面前,搖動一個裝有麵團的碗,麵團裡的紙條分別寫著「流亡」或「返回拉薩」。首先被搖出碗外的麵團裡的紙條寫著:返回拉薩。於是達賴喇嘛就回去了。 達賴喇嘛最終在1959年流亡海外。如今,現年78歲的達賴喇嘛是西藏及其所有抱負的活符號,如果北京方面想要與西藏人民達成任何和解,他也是唯一有意義的潛在對話物件。該書作者認為,中國必須反思:其在西藏的高壓政策是否真正符合中國的國家利益——尤其是考慮到西藏在全球民眾想像中的特殊地位? 幾乎沒有跡象顯示北京方面準備作出這樣的轉變。然而,隨著藏民用自焚方式絕望抗議中國高壓政策的事件不斷出現,引發越來越大的恐懼,喜馬拉雅山腳下這個充滿悲劇色彩的故事遠未完結。(本文作者為英國《金融時報》駐南亞記者-譯者/何黎) 《西藏:一部未完成的故事》(Tibet: An Unfinished Story) 作者:列裡•布朗•哈爾珀(Lezlee Brown Halper)、史蒂芬•哈爾珀(Stefan Halper) Hurst出版社,定價20英鎊或29.95美元


資料來源:艾米•卡茲明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