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作家唯色回覆《人民日報》

人民日報今日登文「拉薩老城被曝正大拆大建被毀 媒體調查稱不實」http://news.sina.com.cn/c/2013-05-13/023427101161.shtml …,第一句就說「5月4日,有微博稱『我們的拉薩快被毀了!救救拉薩吧!』並貼出『大拆大建』的照片,指責拉薩老城被過度商業開發」,哈哈,人民日報,那是我的微博,點名吧~ 我的長微博「我們的拉薩快被毀了!救救拉薩吧!」,是5月5日01:09發的,5月5日11:45被遮罩的,共計閱讀(52.3萬)|轉發(2243)|評論(309)。後來還有許多網友繼續轉發我的長微博,也被刪。既然拉薩沒被毀而是被「保護」,那為何凡是關於老城改建的微博全被刪? 人民日報還好意思質疑拉薩古建被破壞,好意思質疑拉薩水資源遭破壞,好意思質疑拉薩遭到過度商業開發。拉薩老城所謂被保護的老房子,都成了「藏漂」的酒店。拉薩河上游由於持續開礦多年,水源被污染,現又被截流,「打造」各種人為景觀。拉薩商業開發得還不夠?去拉薩看看就知道。 不過還是歡迎人民日報強調對拉薩老城的工程是「保護修繕」性質。或許這能對當地官商起到一些約束或警示作用,促其兌現修舊如舊、不遷移原住民的承諾。那麼,那些被遷移到拉薩郊外的原住民,是不是會在「保護工程」結束之後,又讓他們返回舊址呢? 發現人民日報造謠了。我的微博及博客文章中並沒有說「八廓商城」是在八廓街內修建,也並沒有寫「拆除八廓街」。我寫的是:「正在修蓋的『八廓商城』(原城關區政府所在處,位於環繞大昭寺的八廓轉經道的東北面,與通常所稱的八廓街相距很近,同在拉薩老城內)」。 人民日報上推不?把這些發給它看看——目前瞭解到的情況是,拉薩老城的改建分作幾大塊:老城中心即環繞大昭寺的八廓轉經道被徹底清場,所有攤販(2600 多個攤位)將被搬至新蓋的「八廓商城」內,沿街原住民則全部被遷至拉薩西郊堆龍德慶縣,迅速搬遷的住戶可得兩至三萬元補助,不搬遷的就是政治問題。而騰出的空房、空院子則用來招商引資,設作商店酒店酒吧畫店展覽館之類;老城的其他街巷和寺院,如小昭寺前面將開闢大片廣場,周遭住戶同樣被搬遷遠郊;老城東北角,原城關區政府所在處即改建「八廓商城」(占地15萬平方米,僅地下停車位就有1117個)。 人民日報還以布達拉宮為例,稱「布達拉宮每天的接待能力在2600人左右。」可是早在2003年,布達拉宮管理處承認每天不能超過850人,否則將對土木式(石)結構的布達拉宮造成破壞。每天2600人上布達拉宮純屬不實。去年西藏遊客突破千萬人次,算算看,難道去布達拉宮的只有一百萬人嗎? 一個城市,總是在建設。一個城市,總是在改造。生活在這座城市的人,熟悉的是那些起吊車和各類機械,以及挖開的路面、飛揚的塵土、轟鳴的聲響。看上去,城市似乎欣欣向榮,因為它總是不停地翻新。但真正的含義卻是:這個城市在不停地失去。在無休無止的整容中,它已經失去了自己的本來面目。 拉薩城要建10座過街天橋(已在林廓轉經路上建了5座),拉薩河上要建四座水壩,西藏文化中尤具特殊意義的聖湖拉姆拉措要被旅遊開發修大門、游步道、親水台,而遠在阿裡的岡仁波齊神山成了景區要收門票690元,古格王宮的廢墟也被開發了。整個西藏,各個公司各地政府全在圈地撈錢,還不算過度?! 拉姆拉措在西藏文化中具有特殊的精神意義,被認為是護法神班旦拉姆的魂湖,歷代達賴喇嘛轉世觀相湖。西藏傳統上對拉姆拉措有著極大的敬畏,包括在朝聖時不能喧嘩、不動一石一草的禁忌,而今要建大門、景區售票處、游步道、親水台、觀景台、停車場、公廁等若干,以招徠無數遊客,這不是破壞是什麼? 在拉薩林廓轉經路修天橋是最不人道的,要知道轉經朝佛者多為腿腳不好的老人,以及從遠方磕著三步一個等身長頭來到拉薩的朝聖者,而天橋那些上上下下的階梯,如何讓老人們走得方便?那種所謂坡道,如何讓磕頭者履行得了佛事?倘若政府真的兌現「以民為本」,那麼何不讓車輛繞行,讓道給轉經人行走? 這個月從10日開始,是藏曆五月,佛月「薩嘎達瓦」,這個月拉薩城的信眾都要轉經拜佛等等,拉薩最長的轉經路上不到一年建了5座天橋,當局很變態,把天橋下面的道路故意堵上,逼得人們轉經時只好上天橋再下天橋,轉經者中很多是腿腳不便的老人,都苦不堪言。這就是拉薩每天正在發生的事。 各種名義的開發已經到了瘋狂的地步。以發展經濟為名,西藏的礦被開採,西藏的江河被修水電站,西藏的神山聖湖被旅遊開發,在整個藏地的各地政府各個公司全都在挨個圈地圈水瘋狂撈錢。有句話說得好,「反抗他們的開發。這種開發是反人類精神的。」 眼看著帕廓周圍無數的老房子被拆,剩下的老房子紛紛被改造成酒店,變成從中國各地到拉薩享受生活的「藏漂」們的後花園,拉薩老城與喀什噶爾何其相似。我的好友、維吾爾知識份子伊力哈木曾對我說:西藏新疆化的速度很快。這個說法正是現實。 2003年的秋天,我們去了喀什噶爾。那裡又叫喀什,但維吾爾人都說喀什噶爾。我們在老城呆了很久,感受著維吾爾人的文化細節與日常生活,那時候,我不斷想起的是拉薩的帕廓,有著本質上的相似。當喀什噶爾老城被拆,被蓋成所謂「現代化」的新城,讓我兔死狐悲地聯想到的是拉薩老城的命運。 人民日報好意思提到布達拉宮。要知道,對布達拉宮的破壞更是沒停過。五十四年前,布達拉宮的前面是鬱鬱蔥蔥的林卡,因為曾有達賴喇嘛歇息的法座得名「修赤」,但在尊者不得不流亡之後,這裡樹木被砍,騰出來的空地上建起了佔領者的權力中心,即自治區黨委、政府大院,四周被紅牆圍住貌似中南海。 中國各地的權力者都喜歡模仿北京最中心的那塊區域,因為從那裡發出的最高指示,可以改變億萬人的命運。於是,有了紅牆是遠遠不夠的。比如,自從天安門前面蓋起了「勞動人民文化宮」,中國各地亦紛紛效仿,布達拉宮前面也蓋起了「勞動人民文化宮」,是上世紀六十年代最早的「援藏」建築。 1994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布達拉宮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但1996年,布達拉宮下麵延續千百年煙火的雪村被搬遷,同時仿造與中國各地千篇一律、展示極權威力的廣場,使失去了雪村的布達拉宮凸顯致命缺陷。1997年,在布達拉宮廣場西邊的「勞動人民文化宮」改裝為一家DJ舞廳。 2000年和2001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大昭寺和羅布林卡作為布達拉宮擴展項目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使拉薩具有宗教、歷史與人文價值的神聖之處成為世界文化遺產,名義上可獲保護。但2002年,狀如炮彈的「西藏和平解放紀念碑」聳立在廣場上,與布達拉宮遙遙相對,深深刺痛了藏人的心。 2005年,布達拉宮廣場擴建之時,前身為「勞動人民文化宮」的DJ舞廳被拆除。布達拉宮廣場完全成了對天安門廣場的模仿。除了有飄揚著五星紅旗的升旗台,還有了一座狀如炮彈的「西藏和平解放紀念碑」。而且兩側還有了地下人行通道。正如在前社會主義國家生活的捷克作家克裡瑪評述本國的廣場:「無數次,向眼下統治者敬獻忠誠的慶典在這裡舉行,而不管是受愛戴還是相反(後者更常見),足夠多的人來到這裡表達他們的效忠,不管是出於利益的考慮還是被恐懼所驅趕。」 有一年的7月1日,在一群言行舉止、穿著裝束如出一轍的官員主持了升旗儀式後,我看見一位瘦小的老尼姑緩步走來,面朝布達拉宮默默祈禱。她毫不顧忌旁邊有許多軍警舉著拳頭對著中共黨旗宣誓,而是將結著供奉的手印高高地舉至額頭,她是在盟誓,以奉獻的手印來表達對佛陀對尊者對眾生的誓言。 布達拉宮廣場還延至布達拉宮腳下。當權者將雪村居民遷走,有意留下幾處過去屬於西藏政府的機構如雪巴列空、雪監獄、雪造幣廠等,及幾處貴族宅院,將其統稱為「雪城」,命名為「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基地。」新設「珍寶館」中每樣展品都拿來說明「西藏自古以來就是偉大祖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布達拉宮並非天安門;然而把布達拉宮變成天安門,再強行塞給布達拉宮一個有著紀念碑、升旗台、地下人行通道的天安門廣場,既透露了把宗教意義的布達拉宮改造成具有殖民意義的政治場所的用心,以及以現代化的名義罔顧世世代代生活于此的藏人民眾的精神追求,這比單純的文化破壞更糟糕。


資料來源:唯色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