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屋脊上的文明

直到上個世紀末,我每次進藏都會產生同樣的驚訝——在那片巨大的土地上,民族為何能保持得如此單一,文化形態又為何如此純粹?世界上的大多數地域,尤其是在同一國家之內,不同民族大都會形成五方雜處的局面。中國的其他民族地區,也沒有一處像西藏那樣,二百多萬平方公里的面積,幾乎都屬於單一民族。 中國多數民族地區,已經幾乎看不到民族服裝,除了個別老人身上還有一點殘餘,或是為了招徠旅遊搞的商業表演,大部分人已經跟中國內地的穿戴一樣。生活方式也發生根本變化,從衣食住行、家庭用具,到流行時尚、娛樂方式,與漢人已經很難區分,往往使帶著獵奇心理去那些地區的旅遊者感到失望。但是在西藏,尤其是在最廣闊的牧區,雖然也開始發生變化,但是在服裝、用具、風俗、宗教和生活方式上,都保持相當多的傳統成分。 為什麼面對全球化的趨勢,藏民族仍然能保持傳統?是出於自覺的意識嗎?顯然不是,照理說民族精英最有堅守民族的意識,但是在藏族精英集中的拉薩,「漢化」程度卻最高。西藏的傳統是保留在城市之外的牧區和農村,這說明其中有一種客觀的必然性。 什麼是那必然性呢?這就和西藏土地上的民族構成為何如此單一合成了一個問題。西藏肯定具有一種限制因素,只有藏民族和傳統的藏文明才能適應,因而才能在西藏的土地上獲得生存和發展。 對此我想了不少年,末了還是回到最簡單的起點——西藏的高度。 到過西藏的人先知道的都是西藏高,但是往往把高當成一種孤立的地理條件,並不當做藏民族和藏文明的一種決定因素。看上去,一個「高」似乎缺乏學術氣息,我卻認為它是理解藏文明的鑰匙。 藏民族除了在吐蕃時期曾有短暫向外擴張,其他時間大都收縮在高原腹地,不聞世外之事。西藏高原的高度,構成了西藏最牢固的自然疆界。企圖進入西藏的外來者,他們最先面對的不是西藏的人,而是西藏的高,以及那高所決定的自然條件。對他們來講,戰勝西藏的高比戰勝西藏的人要困難得多。比如1951年從新疆進藏的中共軍隊先遣騎兵連,一百五十人裡死了五十六人,沒有一個是戰死的,全都死于高原病和營養不良。其餘的人也大部分病倒。直到1960年代,中國在西藏的駐軍中,高原病造成的非戰鬥減員仍然高達40% 。 相比之下,藏人適應高原氣候,熟悉高原地形,便於就地解決給養。還擁有能在高海拔地區負載的犛牛,在西藏高原上的機動性和運輸能力超過外人。這一點使藏人在高原上具有軍事上的先天優勢。所以當年唐朝的軍隊無法進入吐蕃領地,吐蕃王朝的軍隊卻能佔領唐朝的首都長安。 地球上高聳的這塊大地,以它的高構成了與周圍低地相區別的生活環境,產生了一個獨特的文明。別的民族之所以容易被主流文化同化,失去自身傳統,原因在於其傳統的形成和保存主要是靠人文環境的隔絕,一旦隔絕被打破,就沒有什麼是不可改變的。而對西藏,不管怎麼打破其他方面的隔絕,有一點卻怎麼也改變不了──那就是西藏的高度,因而西藏的傳統就在很多方面得以保留。 藏文明是藏人在西藏高原的高海拔上建立的「高」文明,唯有藏民族在那個嚴酷的高度上,與缺氧、低溫、狂風、冰雪、強輻射為伴,堅守了幾千年。從這個意義上講,沒有藏文明,西藏高原歷史上就不會有人類生活,也就不歸屬於人類。因此,所說西藏屬於藏民族,有著根本上的合理性。


資料來源:王力雄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