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流亡政府的政治改革

阿拉伯國家的茉莉花革命正在如火如荼。 最頑固的獨裁者,利比亞的卡扎非上校,正在利用西方石油公司抬高油價的努力,拌住美國干預利比亞局勢的後腿。 他試圖負隅頑抗的努力會給石油市場帶來不利的消息,但是已經無法阻止阿拉伯世界的民主浪潮。在石油價格上升到預計的高度之後,美國人也救不了這個獨裁者的命。 畢竟沒有人喜歡獨裁者,也沒有人能夠長期違背人民的意願。 前些日子中國的小青年們試著搞了場中國茉莉花的虛驚,把中共嚇得不輕。 出動的軍警比散步的人群還多。 又是直升機巡邏,又是封鎖校園,鬧了個不亦樂乎。 最近在人民代表大會上又宣布了所謂的五個不的原則:宣稱中國「不搞多黨輪流執政,不搞指導思想多元化,不搞『三權鼎立』和兩院制,不搞聯邦制,不搞私有化」,等等。 看上去好像是茉莉花革命促使中共變得更強硬了,是個失敗。其實不然。中共這種喪失理智的強硬,正是它走向滅亡的前兆。 中共這種反常的鎮壓措施,等於是提醒人們關注民主革命,等於是宣布中共自身已經十分脆弱。 這比小青年們的煽動更有效地告訴了社會大眾一個信號:中國的茉莉花革命確實不遠了。 就在中共內的反動派走向更加專制的同時,西藏流亡政府在他們的臨時首都達蘭薩拉也要舉行人民的代表大會,直接選舉流亡政府的總理。 在這之前,達賴喇嘛已經公開宣布,他以後將完全退出政治領袖的地位,僅僅擔任精神領袖。 從此,西藏流亡政府的民主化進入到了一個重要的階段。 很多內地的朋友因為信息封鎖,不太了解西藏的歷史沿革和政治體制。 他們僅憑共產黨的歪曲宣傳,以為達賴喇嘛就是個農奴主頭子。 其實細想一想,這個說法就不攻自破了。 流亡的藏人並不是農奴,而是散居在世界各地的自由民。 為什麼他們還是聚集在達賴喇嘛周圍,堅定地維護流亡政府的權威呢? 所謂農奴主太子的說法顯然不能自圓其說。 西藏人民團結在達賴喇嘛周圍,首先是因為他們的信仰。 藏族人民全民信仰喇嘛教,這是眾所周知的事情。 所以,共同的信仰就成為西藏人民團結抗暴的基礎。 共產黨能把人家趕出自己的家園,但不能把信仰趕出人家的心靈。 這是共產黨必然失敗的根源。 由於歷史的沿革,也由於流亡的艱難,西藏流亡政府雖然早已改革成為民主政府的結構,但由於達賴喇嘛的崇高威望,流亡政府雖然形式上民主了,但是運行中仍然是達賴喇嘛或他的代表說了算。 事實上保留著政教合一的結構,也因此保留了諸多不民主的弊病。 不但人民的意願得不到充分的尊重,官僚作風降低了辦事效率,而且給出賣藏人權益的壞分子和中共的統戰對象,留下了巨大的活動空間。 結果是直接阻礙著西藏民族和民主事業的發展。 早在二十年前,達賴喇嘛和流亡的藏人就深刻地意識到了不民主的結構的種種弊病,就提出了改革的目標。 經過二十多年的醞釀,他們終於完成了第一步的改革目標,從而徹底地走出了政教合一的陰影,實行了政教分離的政治模式。 這個模式完全擺脫了達賴喇嘛個人的影響,由人民直接選舉的領袖來治理國家。 這種國家結構類似於歐洲的君主立憲制,是民主體制的兩種典型製度之一。 過去,在流亡政府的民主體制不完善的時候,中共不但可以鑽空子搞它的統戰陰謀,而且政教合一的製度本身也沒有競爭力,和共產黨的一黨專政體制半斤八兩。 這對於西藏人民不具有更大的號召力。 就像很多西藏人民說的那樣:過去當農奴,現在當社員,都差不多啦。 藏人反抗中共暴政的主要動力來自於宗教信仰。 改革後的流亡政府,具有了完全不同的競爭力。 比宗教信仰更吸引人民的,是民主自由的社會制度。 人民的權利和利益,是和人民的信仰一樣重要的生活支柱。 在西藏人民的心目中,流亡政府給予人民的將不僅僅是心靈的支柱,也包括了生存的支柱。 如果說過去的五十年和中共只是打了個平手的話,在今後的歲月中,中共的一黨專政則完全失去了競爭力,將必敗無疑。 西藏人民將不會再說農奴和社員差不多了。 一種雖然不清楚但是可望也可及的,和西方人民現在差不多的自由的生活就展現在眼前。 這個比較在老百姓眼裡很簡單:是繼續當共產黨的農奴還是當自由的人。 把現在西藏、中國的現實和西方人民的生活一比較,答案肯定不會有兩個。 過去,主持西藏工作的中共官員們面臨的敵人主要是宗教。 他們在藏區鎮壓宗教勢力,在漢族裡宣傳所謂的宗教分離主義。 現在不同了。 鎮壓宗教信仰不但不會有效,而且還要面對一個更有吸引力的對手,那就是人人生而具有的愛好自由的心理。 中共將無法回答這樣的問題:我們希望過上和西方人一樣的民主自由的生活,你們不願意給也給不了,為什麼不讓我們獨立? 這時候製造分裂的就是中共的一黨專政了。 流亡政府的改革給全體西藏人民樹立了追求的目標。 這是戰勝獨裁專制,保護民族文化和發展民族經濟的根本法寶。 聆聽魏京生先生的相關錄音,請訪問: http://www.weijingsheng.org/RFA/RFA2011/WeiJS110311TibetanPoliticalReform.mp3 (撰寫並錄音於2011年3月11日。自由亞洲電台播出。)


資料來源:魏京生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