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個舟曲會是哪裡?

8月8日凌晨,席捲舟曲的泥石流令人揪心。 舟曲位於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歷史上即是藏人生活的區域,雖然如今在全縣總人口中,藏人不及四成,且趨於漢化,但如一位籍貫舟曲的藏人學子在論文中所言:“舟曲藏族主要分佈在白龍江上游兩岸和拱壩河(白龍江一支流)兩岸……除東山兩個鄉純屬漢族,極少數鄉為漢、藏雜居外,大部分鄉均為藏族村莊居多……面積佔全縣總面積的三分之二以上。” 輾轉得到的當地消息稱,泥石流不只與暴雨有關,還與生態環境早已被人為破壞有關。 互聯網的好處是有相當多的訊息可以從中找到。 不必翻牆,官方所提供的數據、報導和調查報告足以為證。 如舟曲縣志記載,這裡“向來以山清水秀聞名於世,滔滔白龍江橫穿全縣,宛如飄逸的哈達,穿林海,越深谷”,但這幅美麗之景在這五十年間被破壞殆盡。 2005年時就有官方媒體報導,從1952年8月舟曲林業局成立到1990年……全縣森林每年以10萬立方米的速度減少,植被破壞嚴重,生態環境遭到超限度破壞。 事實上,同樣狀況在廣大藏地普遍存在。 如甘孜州森林資源之豐茂,在中國公佈的各地森林面積中名列前茅,而過去除了民用及寺院建築所需以外,基本上一直處於自生自滅的狀態,但從1950年代起,有計劃或無計劃地大規模砍伐開始了,甚至到了亂砍濫伐的地步,以至於如爐霍縣,因為已將樹木砍伐殆盡,滿山皆已光禿,只好就地解散了縣林業局。 如此砍伐森林的後果導致九十年代末在長江中下游發生巨大洪災,也使得中國政府制定了亡羊補牢的系列相關政策。 然而近些年,在“西部大開發”、“經濟大發展”的號召下,各地政府繼續掠奪自然資源,說得好聽是追求GDP,實質上掩蓋著官員的貪腐行為。 舟曲這一個不過13多萬人、20個鄉的小縣,從2003年至今有水電開發項目47項,已建成15座水電站,還有14座水電站在建,難以想像在那洶湧奔騰的河流上眾多水電站之間的距離。 另外,去過舟曲的網友提到了開礦帶來的破壞,說因多年開礦淘金,兩邊高山上林木砍伐殆盡,全是灰黑的土,河川裡全是淘金設備,河流呈灰黑色泥漿。 然而當局對舟曲泥石流成因的解釋仍如每一次的類似災難,盡皆歸結於天災,不承認乃人禍所致,不過也有少數專家的結論是森林被大量砍伐致使水土嚴重流失,興建大型水利工程項目加劇地質災害的危險,以及當地縣城在城市規劃建設中的錯誤。 著名的地質災害防治專家殷躍平曾就這兩年康定發生的滑坡、泥石流說過:“我到甘孜的一個縣去,我就問過當地的縣長,我說你們修這麼多水電站會有很多問題,包括它的縣城都是滑坡。他說我修這麼多水電站,自己一年的稅收,光稅收就有4個億……”地學家楊聯康直言不諱地說“國家需要水電沒有迫切到不要人命的程度。” 我雖沒有去過舟曲,但周邊與其地理、水土相似的地區多有經過,且在藏東康地生活多年,很自然地聯想到,那如巨龍般發瘋的泥石流一路奔瀉而吞噬的,這一次是舟曲,而下一次呢? Twitter上的一段推文讀來難受:“八十年代前的幾十年裡,整個木里的原始森林幾乎被徹底毀滅;之後的十餘年,採金活動像田鼠一樣肆虐;進入本世紀,又是瘋狂的水電開發。昔日寧靜﹑秀美和安詳的香巴拉,變得喧囂﹑猥瑣和猙獰。舟曲之難,木里的序曲。”我的眼前浮現出一個個熟悉的藏地地名,不禁不寒而慄。 (本文轉載自RFA自由亞洲藏語專題節目) (作者後記) 我為RFA藏語節目寫這篇文章時,限於篇幅,未能將最後一句話寫完,即“我的眼前浮現出一個個熟悉的藏地地名,不禁不寒而栗。”而我原本想要寫的是這些地名:與舟曲同州的碌曲、卓尼、迭部;鄰省涼山州的木里;迪慶州的德欽;阿壩州的九寨溝、小金、金川、汶川、理縣、茂縣、松潘;甘孜州的康定、瀘定、雅江、得榮、九龍、丹巴、白玉等……


資料來源:唯色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