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中無法接受藏高原生態破壞帶來的災難

中新社北京六月二十七日電 (記者 孫自法)由世界銀行提供技術援助的青海省減貧發展戰略研究項目二十七日下午在北京舉行項目成果推廣暨新聞發布會,清華大學國情研究中心主任胡鞍鋼教授介紹項目成果時提出,應利用中央財政購買青海提供的全國性生態公共産品的政策,實現以“生態購買”機制逐步替代現有的“生態補償”機制。 胡鞍鋼稱,一方面,青藏高原作為世界第三極,其獨特地質條件和地形地貌對於中國乃至全球的氣候調節、水土保持等生態作用至關重要,青藏高原生態系統如果受到破壞,産生的氣候變化或災難對於中國乃至世界都無法接受。因此,無論怎樣強調青藏高原生態地位的重要性都不為過,可以説青海為全國乃至全球提供了最大的綠色生態公共産品,這是政策制定者、決策者所必須面對和考慮的一個最大現實。另一方面,中國國家財政收入連續多年保持較高增長率,中央政府已儲備較雄厚財力,已有一定能力對全國性生態公共産品進行投資。 在上述兩方面基礎上,胡鞍鋼認為應跳出“生態補償”機制的路徑依賴,以“生態購買”機制逐步淡化現有的“生態補償”機制。宏觀上,“生態購買”機制明確了生態作為全國乃至全球性公共産品的本質屬性,凸顯了公共生態産品作為國家財富和人類財富的重大政治經濟意義。微觀上,“生態購買”將市場化、産業化機制引入國家的生態建設過程,改變政府生態建設投資和管理的模式與重點,確保生態建設産品的形成、維持、轉化和利用,確保生態效益轉化為經濟效益。 這位知名經濟學家表示,“生態購買”機制不僅凸顯青海的生態公共産品對於國家戰略的重要性,也使得青海省能夠從中央財政獲得足夠資金以及更大自主權和靈活度,集中精力為全國提供最優質的生態産品,達到中央與地方的雙贏。從“生態補償”到“生態購買”的制度轉變,“不僅將為中國的制度創新,也將為全球解決氣候變化和生態環境問題提供有益的借鑒”。 二00六年十一月正式啟動的青海省減貧發展戰略研究項目總投資八十萬美元,是世界銀行技援五期“中國經濟改革實施項目”的子項目,通過公開招標,由清華大學國情研究中心等三個機構承擔一個總報告和十個專題報告的研究工作。(中方報導)


資料來源:中國新聞社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