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僧人的簡略

人都有不同的經歷,經歷過很多磨難之後,才會悟出更多的事情,選擇更準確的人生道路,出家人也不例外。 西藏是一個歷史悠久,眾人信佛的國家。西元755,第38代贊普,赤松德贊登王後,修建桑耶寺,預試七人出家,這是藏人出家的第一代。然後,三百多貴族子女出家。但我在這裏想說明一下,為什麼貴族們要子女出家呢?因為,當時西藏發生很多戰爭,很多貴族不願參與戰爭,所以就讓子女出家,這樣一來不但不用去戰場,而且國家資助他們的一生,人民也擁護他們。 贊普(國王)還規定每位出家人,由三戶來供養。第41代贊普規定每七戶來供養。供養僧人的戶籍都免稅和免兵役。這樣越來越多的人出家,國家的財政和武力漸漸薄弱了。吐蕃的最後贊普(第42代王)看到事態的嚴重性後,開始禁止(壓制)佛教的發展。最後被佛教徒暗殺了。這對整個吐蕃的整體來說是一個不幸的事。從此就發生了一系列的內戰,佛教內部也開始分派分教靠地方勢力,相互排斥。當時民眾對戰爭失去了信心。紛紛參加僧侶之列,我們把僧侶分兩類 。一類是自願的,但是,他們也有兩種,一種是逃避戰爭和生活的壓力而出家的。 另一種是看到人與人,國與國之間相互利用,相互欺騙等看透世俗而出家遁入空門。我想佛陀的出家應該屬於這一種。另一類是因為父母貧窮就無法養活而從小送出寺廟出家。也有的小孩覺得好玩而且在寺廟有好多朋友,就因為新鮮和好奇而出家的,但他們並不懂出家的意義和重任。 出家是什麼意思呢?難道不是離家出走嗎?是離家出走,但所指的這個“家”並不僅僅是制自己所生的家。含義很深博。但是我們用簡單地說是遠離世俗輪迴,求得正果之意。出家人有不同的戒律;居士戒;沙彌戒;比丘戒。居士戒大部分在家行別解脫戒的佛教徒。分六種;1 歸依居士;2 一戒居士;3 二戒居士;4 多戒居士;5 圓戒居士;6 梵行居士。 沙彌是別解脫七眾之一。承認守護十所學處及其所屬三十六種違犯的出家者。 比丘是別解脫七眾之一。承認守護《毗奈耶經》中所說的二百五十三戒而如儀受持律儀的出家人。沙彌和比丘一定要出家。有很多當代西藏學者認為出家是西藏人口下降的主因。我也同意這種看法。以前我看過一份文件,但我忘了僧尼的總數。後來達賴喇嘛和班禪大師的教言中多次指示不要注重數量,而要“注重精通佛法經義的人才”。這是很有道理的。出家是為了遠離世俗,放棄物質生活,追求和修行佛的正果。那麼他們首先在上師座前接受教育,接受灌頂和承傳,悟出佛學的含義,然後找一個清靜的地方苦練修行。這樣才有普度眾生的機會。然而,在現實生活中恰恰相反,很多人穿著袈裟跑到都市和俗人之中,白天做人,晚上當鬼,敗壞佛門的名譽。真正的出家人應該在寺廟裏與眾僧一起生活和學習。就像一棵小樹只要在森林中它就有活的希望。也如一滴水只要它不離開大海就不會幹。所以,自古以來出家人和俗人各有自己的地域和生活方式。這也就是《三字經》中的“性相近,習相遠”的意思吧? 達賴喇嘛的《迎向和平》中講到“今天,尤異於往日,我們依然看到倫理與高尚道德規律被自私自利的陰影所覆蓋”。我剛到臺灣時,有人問我,你是喇嘛嗎?後來更多的人問我同樣的問題。後來我才瞭解到在臺灣很多人在看西藏宗教方面的有成就的修行者的神奇故事,並不瞭解西藏的歷史和文化傳統,也並不瞭解“喇嘛”這個字的含義。其實“喇嘛”是藏語,意思是“至高無上”之意思。我希望漢族朋友們不要把藏傳佛教稱喇嘛教,更不要把西藏人當作喇嘛。


資料來源:西藏博客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