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謊頻道:經濟脅迫成為中國重要的外交工具

揭謊頻道:經濟脅迫成為中國重要的外交工具

資料照片:中遠集團的“新連雲港”號集裝箱貨輪在德國漢堡港卸貨。(2022年10月26日)

“說中國搞所謂'經濟脅迫',無非是捏造罪名,完全站不住腳。” 出處: 環球時報英文網站2023年5月21日 華盛頓— 發達民主國家對在中國在政治爭端中使用貿易壁壘作為報復的反應日漸強烈。 5月20日,七國集團首腦發表聯合聲明,宣布將設立一個名為“應對經濟脅迫協調平台”的新框架。此舉的目的是抗衡包括來自中國的經濟脅迫。 “全世界的經濟脅迫事件有所增加,這些事件利用其他國家的經濟脆弱性和依賴性......為了與中國建立可持續的經濟關係,加強國際貿易體系......我們將促進抵禦經濟脅迫的韌性,”聲明說。 中國官方媒體《環球時報》抨擊了這一說法,稱中國沒有從事此類活動。 在5月21日發表的一篇英文文章中,《環球時報》說:“中國外交部表示,中國從不主動挑起關稅戰,也從不無端打壓任何外國公司。聲稱中國從事所謂的'經濟脅迫',無非是捏造罪名,完全站不住腳。” 這是錯誤的。 中國正越來越多地使用經濟脅迫,系統性地針對其目標企業施加各種形式的壓力,以實現外交政策目標。 公共政策智庫德國馬歇爾基金會(German Marshall Foundation)將經濟脅迫定義為“使用商業、金融或其他經濟工具和資源達到政治目的,包括建立影響外國政府、實體或個人的依附關係。” 中國目前是1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最大貿易夥伴,這使北京能夠很大程度上左右那些想進入其龐大市場的國家。 澳大利亞戰略政策研究所(The Australian Strategic Policy Institute)在今年2月發布的一份報告中指出,隨著中國在國際爭端中採取更加強硬的立場,經濟脅迫已經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政策工具包的關鍵組成部分”。 這份名為《反制中國脅迫外交》(Countering China's Coercive Diplomacy)的報告指出,在2020年到2022年之間,中國對19個國家以及歐盟實施了不同形式的經濟脅迫,包括貿易限制、投資壁壘、旅遊限制、網絡攻擊和對個人的製裁。 經濟脅迫的對象通常是與台灣接觸、反對中國在南中國海的主權聲索、批評中國在新疆和西藏的壓迫,或越過北京的其他政治紅線的國家。 歐洲外交關係委員會(The European 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在2022年的一份報告中表示,中國對歐洲的經濟脅迫“發展趨勢令人深感憂慮”。 總部位於華盛頓的戰略與國際關係研究所(Center for Strateg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2023年3月在發表的一份報告中詳細分析了自2010年來八起中國使用經濟脅迫的案例,得出的結論是中國的經濟脅迫實際上並不十分有效。不過同時報告指出,隨著中國經濟發展,北京使用這種手段的趨勢在不斷上升。 以下是北京政府使用經濟脅迫的一些最新例子: 美國:美光科技(2023) 《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在2018年報導說,中國正在越來越多的依賴於高級芯片對其本國公民進行監控。 2022年10月,美國商務部工業與安全局(Bureau of Industry and Security)宣布了一項新措施,將限制中國購買和製造某些用於軍事應用的高端芯片的能力。 2023年5月20日,七國集團宣布將採取一致立場,來保護軍民兩用技術不落入戰略對手的手中。 此後一天,中國宣布對美國的芯片製造業巨頭美光科技(Micron Technology)實施制裁,理由據稱是美光芯片構成嚴重的網絡安全威脅。此舉被視為北京對於華盛頓對其出口限制的報復措施。 請同時參閱 中國告訴科技製造商:停止使用美國製造的美光芯片 烏克蘭:新冠疫苗(2021) 2021年6月,烏克蘭在聯合國表態時撤回了支持獨立國際觀察員進入新疆地區的立場,此前中國威脅如果烏克蘭不這樣做,將扣留本要運往烏克蘭的新冠疫苗。 根據美聯社(The Associated Press)的報導,北京威脅要扣留多達50萬劑本來即將送往烏克蘭的疫苗。 中國否認就此事向烏克蘭施壓。不過,在基輔撤回對新疆提案的支持後,中烏雙方達成協議,中國向烏克蘭提供高達10億美元的貸款,用於資助其公路建設項目。 立陶宛:台灣代表處(2021-2022) 2021年11月,台灣在立陶宛首都維爾紐斯開設“台灣代表處”。北京認為在名稱上使用“台灣”而不是“台北”的做法嚴重違反其“一中原則”。根據該原則,北京將台灣視為省份之一。 總部位於紐約的外交關係協會(Council of Foreign Relations)在一份報告中指出,台灣代表處於2021年11月18日在維爾紐斯開設後,中國海關數據顯示2021年12月立陶宛向中國的貨物出口量與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90% 。 到2022年初,約有60家立陶宛公司表示他們正面臨中國非正式的製裁。據主要行業協會立陶宛工業家聯盟稱,價值約2.6億美元的1200多個集裝箱一直沒有運抵維爾紐斯。 後來,北京開始瞄准採購立陶宛產品的公司。一些從立陶宛採購汽車零部件的德國汽車製造商後來發現自己的商品無法在中國清關。 澳大利亞:取消“一帶一路”項目(2021) 2021年4月,澳大利亞外交部長瑪麗斯·佩恩((Marise Payne)取消了“一帶一路”倡議下的兩項建設計劃。 請同時參閱: 澳大利亞取消維多利亞州政府的“一帶一路”協議 佩恩在聲明中說,這些項目“與澳大利亞的外交政策不符”。 此後,本來就已經緊張的中澳關係繼續惡化,北京無限期暫停了中澳戰略經濟對話機制下的一切活動。此前,澳大利亞在2018年成為全球首個禁止中國電信巨頭華為參與其5G建設的國家,兩國關係自此變得緊張。




資料來源:美國之音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