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佈於:2013-08-06
作者:Benjamin Carlson
譯者:黃瀟瀟 @xiaoxiaom
文章來源:《環球郵報》
原文標題:Profit quest imperils one of world’s most stunning landscapes
時間: 2013年2月14日
原文網址:http://www.globalpost.com/dispatch/news/regions/asia-pacific/china/130213/China-shangri-la-environmental-efforts-eco-tourism-part-2
這座村莊把自己按照詹姆斯•希爾頓筆下「消失的地平線」中神話般的天堂來重建,結果卻可能產出了一個俗氣的旅遊陷阱。但這個雲南邊陲的村莊在某一方面確實一如其名:這裡的自然風光令人神魂顛倒。
起碼目前如此。
香格里拉三面被青翠的喜馬拉雅山麓環繞,又坐落在世界上生物資源最豐富的地區之一,這裡風景如畫,景色磅礴,而又相對沒有受到損壞——這是中國最接近優勝美地或黃石之處。
這裡的諸多寶藏中有3400米深的香格里拉大峽谷,跨過從亞熱帶到高山氣候的六個不同氣候帶。幾大世界河流從喜馬拉雅山脈洶湧而下,穿過雲南,為中國南部、印度和東南亞的10億多人提供水源。
這片地區也是中國環保努力的肇始之地;至於環保工作具體如何,當地人和力爭保護這塊自然珍寶的西方組織之間爭論不斷。
環保的努力表現在很多方面。2001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雲南的「三江並流」列為世界遺產,該區域涵蓋了香格里拉縣的大部分地區。2007年,這裡成立了這一地區的第一個國家公園——普達措國家公園。大自然保護協會一直與政府廣泛合作,協助開拓生態旅遊業並保護梅裡雪山。到2020年,大自然保護協會希望協助雲南成立9個新的國家公園。
在保護自然資源方面,「沒有一個省份有雲南走得遠,」Ed Grumbine說。他是雲南南部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的一位資深訪問學者。
然而,香格里拉超凡脫俗的自然環境正面臨中國所有自然遺產都受到的壓力:瘋狂的發展、選擇性執法和遊客的入侵。
普達措很漂亮,住在香格里拉的人引以為榮是有理由的,但她也與美國的國家公園有本質上的區別。
首先,普達措的門票折合美金30元。這怎麼看都太高,尤其是在這個月平均收入大約380美元的省份。而由於其成功(截至2009年底,普達措帶來了3000萬美元的收入,吸引了140萬遊客),當地官員已經將旅遊業收入排在了資源保護之上,讓那些當初協助成立這座公園的當地人和外國環境保護者非常失望。
威斯康星大學麥迪森分校的John Zinda在對普達措的一項學術研究中說道,普達措沒有成為生態旅遊的模範,而是變成了「一個將環保置於第二、把當地人踢到一邊的收益引擎」。
此外,當地人稱,礦場在本應受保護的土地上如雨後春筍般湧出。在整個香格里拉,銅礦和水電站依然是這一地區的經濟命脈,處於萌芽期的環保進程對此幾乎無能為力。2007年,中國最大的礦產集團之一的紫金礦業集團在香格里拉成立了子公司,在香格里拉縣投資兩個大型銅礦。據當地人說,銅礦已經將附近的湖水毒害。
「地方政府不顧中央政府的努力,仍然圍繞增加該政治單位的GDP來提供激勵因素,所以一個礦場要是能比一個公園更賺錢,那這礦場就幾乎一定能進來,就這麼簡單,」Grumbine說。
悲劇的是,香格里拉是中國生物多樣性的心臟地帶,而這個國家在現代更為出名的是毒湖、癌症村、煙霧籠罩的特大都市,而不是其巨型動物群。
許多外人沒意識到的是,中國依然擁有世界上數一數二的自然饋贈,其哺乳動物、鳥類和植物種類都比美國多。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曾說,香格里拉「可能是世界上溫帶地區最富生物多樣性的地區」。僅在這一地區就有七千餘種植物種類,並有全中國哺乳動物和鳥類種類的大約三分之一。
這裡居住著黑頸鶴、滇金絲猴和短尾鼩。香格里拉縣有12%的動物和魚類種類在世界上是獨一無二的。
然而,由於雲南是中國最窮的省份之一,迅速致富的壓力常讓當地官員忽視那些被他們視為麻煩的環境保護法。
「中國特別之處在於不同政策執行層面之間的脫節,」Grumbine說。「很常見的情況是,地方政府不想做他們應該做的事,也因為中央政府常常沒有那個能力去強制地方政府行動。」
因此,在Zinda筆下,普達措並沒有成為中國的黃石公園,反而成了「一個有利可圖的國有企業」造福政府。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香格里拉官員說,她反對這一地區正在開發的方式,但也感覺對此無能為力。
「礦產和水電是這裡主要的經濟驅動力。旅遊業永遠沒法相比,」她說。「我控制不了大背景。」
Kevin Skalsky是華盛頓州斯諾霍米什人,他在香格里拉(曾經的中甸)已經住了13年。他現在開了一家旅遊公司,帶遊客去附近鄉村探險。他和夫人曾是這裡唯一的外國人,已經在這裡養育了四個孩子。
在一間中甸餐廳裡,幾盤犛牛肉下肚,他開始痛惜看不到盡頭的瘋狂開發。
「從2005年開始就沒個間斷了,」他說。「這兒的每個人都裝作在搞生態旅遊。但這只是把自己漂綠而已。在屋頂上裝個熱水鍋爐,你一下子就成生態旅館了。」
專家指出,中國的環境保護與一些根深蒂固的文化習慣相抵觸。
雖然中國傳統藝術、詩歌和繪畫尊崇自然世界,但環境保護依然是個新概念。Grumbine評論道,達官貴人沒有一個用於描繪‘荒野’的詞,而且歷史上的中國也沒有給荒蕪之地賦予意義的傳統。他把中國當前的環保狀態與1870年代創建黃石時的美國相比。
沒人能否認,香格里拉像中國其他地區一樣,已經有了巨大且迅速的發展。但尚不清楚的是,一些最大、最稀有的動物是否正瀕臨滅絕。滇金絲猴、短尾鼩、麝香鹿和黑頸鶴在世界上其他地方都不可見。但最後一次對雲南動物進行的省級調查已經是90年代晚期的事,民間證據指出,這裡的動物數量可能已大幅減少。
「我在雲南徒步旅行過幾百英里,見過最大的哺乳動物就是鹿了,就算這樣也很稀少,」Grumbine說。「(雲南)當然是塊熱土,但如果你不調查一下不同物種的具體情況,那你一邊沉醉在過時資料中時,動物也一邊在減少。」
問及他對香格里拉和雲南的環境是否樂觀時,這位植物學家搖身成了哲學家。
「玻璃杯是滿了,還是空的?是不是有發展?」他問。
「這取決於你是在看起點還是終點。」
延伸閱讀:
環球郵報:中國試圖製造「香格里拉」http://woeser.middle-way.net/2013/07/blog-post_61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