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佈於:2023-01-11
德國國會自民黨國防、外交與人權委員會主席齊默爾曼(Dr. Marie-Agnes Strack-Zimmermann)(左)訪臺,10日會見蔡英文總統。(法新社)
近一個多月以來,已有五個歐洲國家的國會代表團到訪臺灣,歐洲儼然掀起一波訪臺熱潮。有學者認爲,目前國際社會中的民主和專制陣營正通過外交各自整隊。
國會外交:臺灣加入IPAC 歐洲多國議員訪臺
德國國會代表團訪臺 將獲蔡英文接見
德國議會高級代表團出訪臺灣 法新社:部長級訪問有望年內成行
去年12月至今,已有英國、波蘭、德國、立陶宛、西班牙等歐洲國家的國會代表團陸續訪臺。德國在近4個月,已派遣第3個訪團;另有2個歐洲議會訪團,以及韓國、日本、美國國會議員等,近40天有8個與北京建交,但和臺灣沒有邦交關係的國家國會議員團等,總計超過10個訪團抵臺,展現對臺灣的支持。
1月10日,在臺灣就有德國、立陶宛、西班牙三個訪團,德國國會自民黨國防、外交與人權委員會主席齊默爾曼(Dr. Marie-Agnes Strack-Zimmermann)會見蔡英文總統時致詞說,去年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像是對歐洲、德國,甚至全世界敲醒警鐘,各方看到獨裁統治者持續影響全世界。
德自民黨國防委員會主席稱臺灣是“國家”
齊默爾曼以“country”(國家)形容臺灣。她說:“來到你的國家,這麼棒的島嶼,要告訴全世界,民主國家要緊密地站在一起,因爲我們都希望未來的子孫也能過着和平及自由的生活。”
德國自民黨副主席佛格(Johannes Vogel)致詞強調:“德國國會、政府、整個歐洲及西方盟友等都支持一中政策,但我們也深信,如果要改變臺海現狀,必須基於雙方的共識。任何試圖以武力或威脅以武力片面改變臺海現狀的做法都是無法接受的,這是國際社會的立場。最近的七大工業國(G7)聲明即是例證,而這也是德國深刻的信念。”
蔡英文提及:“臺灣和德國的交流越來越緊密。去年12月,我國國家人權委員會陳菊主委也率團訪問德國,創下雙方人權官員會晤層級最高的紀錄。”她指出,面對威權主義的擴張,民主國家更應該團結合作,守護民主自由價值。
中方要求德國停止向“臺獨分裂勢力”發出錯誤信號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日前就此表示:敦促德方有關政客切實遵守一箇中國原則,立即停止與“臺獨”分裂勢力勾連互動,立即停止向“臺獨”分裂勢力發出任何錯誤信號。
臺灣輔仁大學外交暨國際事務學程召集人張孟仁接受自由亞洲電臺採訪指出,俄烏戰爭產生能源問題及去年底中俄領袖表示要提升關係,令德方警覺:“是否過度依賴中國會引發德國依賴俄羅斯能源的下場”,德國自民黨訪臺,與德國要調整擺脫依賴中國供應鏈政策的時機點吻合。
學者:德奉行“一中” 但不能高於民主人權價值
張孟仁提及,德國自民黨已在黨綱刪除“一箇中國”政策,其主張的價值是民主與人權高於一切,以及中國設定的“一中”框架。德國基於人權,更主張不要採用新疆強迫勞動力製造的商品。
臺灣的國防安全研究院國家安全研究所副研究員侍建宇接受自由亞洲電臺採訪也提到,承認“一中”外交是歐洲的現實,但烏克蘭已獨立,普京還宣稱烏克蘭是俄羅斯的一部分並不斷侵蝕烏國領土,令歐盟震撼。他認爲,中國如果用同樣方式武統臺灣,歐洲沒辦法支持中國,這已變成歐盟成員國的共識。
侍建宇提到,中歐全面投資保障協定因新疆再教育營侵害人權問題而擱置,歐洲制裁中國官員,中國也報復性制裁歐洲議會、人權團體、學者等,導致中歐關係全面破裂。中國戰狼外交手段也引發歐洲反感,去年上半年,中國派遣兩個外交使團訪歐卻喫了閉門羹,甚至有國家的官員避而不見。
中俄親近 令歐洲憂懼臺灣成爲下個烏克蘭
侍建宇還說,俄烏戰爭,習近平完全沒支持烏克蘭還親普京,令歐洲有非常大的不安全感,“隔壁失火,另一邊說火燒得不錯、蠻好,失火的鄰居當然非常不滿”,再看到美國衆議院議長佩洛西訪臺,中國以幾近封鎖臺灣的軍演恫嚇曝露出遲早武力攻臺的野心,如同將發生俄烏戰爭的翻版,令歐洲對中國產生極大不諒解。中國若想跟歐洲修好,必須一一拆除障礙。
張孟仁提及,近日中國駐德大使吳懇曾受訪說,德國近期對中國有冷戰的思維,不利雙方的關係,連中方都意識到德中關係生變。就算社民黨出身的德國總理朔爾茨,或德國五大企業期待從中國市場獲益,可是與執政聯盟的綠黨和自民黨互有拉鋸,對中政策呈現多頭馬車。
張孟仁還說,朔爾茨最近勤跑印度和東南亞,很明顯要分散市場風險,不想把籃子都放在中國。雖然他口口聲聲不會切斷中國利益,但已經暗中去尋找德國企業的新藍海。
德國國會自民黨國防、外交與人權委員會主席齊默爾曼面見蔡英文時提到“country”,總統府現場口譯和事後釋出的新聞稿只翻譯“臺灣”,並未翻出“國家”字眼。
張孟仁認爲,這跟自民黨刪除“一中”政策立場符合,齊默爾曼覺得臺灣就是民主的夥伴,有意無意把臺灣視爲“國家”。
侍建宇解讀:“用country英文沒有什麼問題,它是不清楚的一個政治概念,不見得是臺灣教的英文一定是‘國家’,這是比較間接表達對臺灣的支持。中國政府聽到一定非常不高興,因爲這再跳一步就可能是正式承認的國家。這只是政治表態的過程,還有很多深遠問題卡在中國和歐盟之間。”
中捷領導人視訊 習近平稱提升爲戰略伙伴關係
2020年秋天疫情嚴峻時,時任捷克參議院議長韋德齊訪臺,成爲首位踏入臺灣國會演講的非邦交國國會議長,也開啓歐洲對臺灣的關注。中方當時則對捷克使出制裁手段,歐洲多國議員聯署聲援捷克,譴責中國無權干涉他國外交。
正當歐洲訪臺潮掀起之際,中國外交部高調宣傳國家主席習近平9日與捷克總統齊曼(Milos Zeman)視訊的消息,並宣佈將中捷關係提升爲戰略伙伴關係。
張孟仁說:“齊曼本來就親中,當時齊曼非常反對議長訪臺。但現在捷克的執政團隊非常友臺,齊曼跟中國不管關係再近,有點像是‘明日黃花’,沒辦法撼動執政黨的立場。”
學者:民主和專制陣營各自整隊
張孟仁指出,去年底習近平也向意大利總理遞橄欖枝,宣稱會多采購意國產品。王毅、秦剛都稱,中國要走大國外交。中方接下來肯定會見縫插針去找跟中國友好,或跟西方不友好的國家,以葫蘿蔔和棒子交替使用,慢慢收編隊伍,現在民主和專制陣營正在各自整隊。(記者:夏小華 責編:陳美華 許書婷 何平 網編:瑞哲)